移至主內容

師大夜市拆遷問題

2012/06/11 00:50
6,457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主題說明:

關於師大夜市即將消失

住商混合生活方式,如今已面臨轉型的挑戰

師大夜市周邊居民開始關注生活環境品質發出的怒吼

一些新的都市生活需求浮現,法令還來不及修改時,這些新的商業行為往往遊走在法律邊緣,政府也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資料來源及內容(分辨):

改善期限到師大商圈浦城街店家吹熄燈號

師大商圈內的浦城街異國美食街店家有九家店家已被開罰六萬元,現在一個月改善期屆滿,店家擔心再接到重罰,決定走人。(記者蔡偉祺攝)

〔記者蔡偉祺/台北報導〕師大夜市吹起熄燈號!師大商圈第一波被台北市政府開罰的浦城街十三巷店家,現在一個月期限又到期,若繼續違規營業,店家和房東都將面臨高達十五萬元罰鍰,部分店家已準備打包走人。不過,被開罰的九家店家不滿被當成重大違規的「首惡份子」,已分別向台北市政府和內政部提出訴願。

目前已有阿肯美式餐廳貼出暫停營業公告,隔壁的泰風小館昨天也是最後一天營業,今天起「公休」。

于老闆不滿地說,市府對師大商圈「個案」處理,執法標準和公平性何在?且先前大家都依照市政府要求投資設備改善,現在竟又被認為是「重大違規」的首惡份子,實在無法接受。

今天座談會逾300家會出席守護師大商圈聯盟會長陳澄祥表示,今天下午市府召集商家的座談會,預計將有超過三百家店家出席,集體向市府表達心聲,他還說,第一波被開罰的浦城街十三巷店家獲得許多居民連署支持,希望讓市府聽到其他不同的聲音。

  「已經歇業的大多數是異國料理店,而新聞中鮮少報導本土的料理店也被迫停業,根據上述的報導所言,有些在地的著名人氣店老闆說一定不會停業,說是為了怕老顧客主顧客失去習慣的師大夜市,但裡面包含的含義當然也是為自己保住飯碗,也可能因為競爭者減少所以對他們這些人氣名店更是一大利收,政令中背後事實的真相沒有人知道。」

媒體中的真實(選擇):

.作者: 文◎黃瑞茂 | 新新聞周報  2012223 下午10:18

相關內容:.

放大顯示.「師大夜市」可以就這樣抹去嗎?從都市發展

師大夜市記錄了台北在都市發展及轉型的足跡。師大夜市的議題其實是城市文化的議題。台北市政府擁有足夠的行動能量,也有正當性及合法性,能夠協助處理都市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應趁此機會,重建「都市設計」的積極機制。

「師大夜市」可以就這樣抹去嗎?

「住商混合」回應真實生活需求 卻也面臨轉型的挑戰。

從公車與捷運站牌上火速除名,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網站撤掉導覽資訊,並祭出建管法令,勒令店家停止營業,「師大夜市」爭議不會因而消失,北市府試圖用法令解決師大夜市恐怕祇會引起更多且複雜的連鎖反應,因為,「師大夜市」不是單一個案,它是台灣都市發展的縮影,我們應當從都市發展歷史找尋靈感。

台灣的都市計劃是接受西方的「土地使用分區」的做法,用區塊的方式進行都市土地使用的劃設,商業區與住宅區是分開設置。但是,早期台灣普遍存在「住商混合」的居住形態,從一棟建築中的「上住下店」的混和使用,商店則是沿著街道而成線性發展,例如迪化街,一條街串聯了幾個產業聚集而成的生活街區,不同於西方的「使用分區」的模式,住宅區與商業區分離,形成幽靜的生活社區環境。

當大環境改變了,一些新的都市生活需求浮現,法令還來不及修改時,這些新的商業行為往往遊走在法律邊緣,政府也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出了事,祇能說無法可管,壓力大了,便「就地合法」便宜行事。在密集的都市空間經驗中,經過時間累積所發展出來的「夜市」,可以說是台北重要的文化地景,它提供夜間生活的去處,兼有日常休閒與消費購物的功能;在經濟上,容納與調節了初到城市謀生者的工作機會。

都市再生、巷弄美學、觀光 價值vs.居民生活環境品質 

與此同時,「周休二日」後的都會休閒需求增加,以「文創」為名的品味消費化力量也逐漸增大,一些以細緻街廓所累積生活質感的「生活空間」美學也孕育而生,不僅吸引市民前往消費,更透過宣傳,成為國際遊客的重要體驗消費的去處。

台北市政府推動的「都市再生」與「巷弄美學」、交通部觀光局主導的「康青龍」觀光配套行程的包裝,透過社區營造與商圈經營,確實帶動這些早已經形成的商業街區朝向品牌化的方向發展。在台北市政府所委託的種種研究報告與旅遊雜誌中,像師大夜市這樣的商圈一個個獲得廣泛報導,從地區性的消費空間快速躍升成為全市的觀光景點。

師大夜市正兼具了上述兩項特質,它記錄了台北在都市發展及轉型的足跡。

相對於都市某些地區透過整理而轉變的都市空間,「夜市」的不確定性、臨時性與調節性的特質下,確實仍因為髒與亂而令人詬病,潮水般的人車湧入,商店無止境蔓延,終於讓在此生活的市民忍無可忍,站出來主張自我權益,要求市政府執行公權力。

師大夜市周邊居民開始關注生活環境品質發出的怒吼,可以理解與認同。然而,

目前被捲入「師大夜市」爭議的店家中,有一些選擇在此,並不是因為夜市的人潮,而是因為環境品質。關於師範大學校區周邊的環境營造的議題,不應該侷限在「夜市」的爭議點上打轉,這種多元的都市空間治理的矛盾與挑戰,正說明「食衣住行」都市的「不可規劃性」。

隨著「人潮」與「寧適」爭議的延燒,目前台北市政府主張依法執行相關規定,

並以雙方爭議未休為理由,拒絕進行相關協商,讓不同狀況的店家陷入熱鍋上螞蟻般的處境,求救無門。在圖面上無法規劃之處,或是法令無法圓滿之處,正考驗著都市治理的行政作為與機制設計。

( 本文作者現任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長)

「我們選擇這篇新聞稿的原因,是由於他不只針對師大夜市的去留提出看法,也從住商混合、都市再生、巷弄美學等城市的規劃和發展作為探討的方向,也從觀光價值和居民生活環境品質去評估,他不是單純從單一角度去看整個事件,從師大夜市到整個城市的規劃再到整個觀光的發展,看法和觀點越來越廣泛,從這篇新聞稿當中,讓我們知道更多不同方向的思考和觀點。」

「師大夜市」不在 文宣、站牌全消失

    最近如果想到師大夜市,搭捷運,要找出口時,您可能會找不到在那裡。因為「師大夜市」的這個名字,可能即將就此消失,基於當地民眾的要求,以及和市府協調的結果,捷運站告示牌上的師大夜市,現在已經用膠布貼了起來,觀光網站上對師大夜市的介紹也已經取消,甚至居民還要求,寫著「師大夜市」的公車站牌,可以改成龍泉里,或是和平東路派出所,總之就是不要再跟「夜市」、「商圈」扯上邊。

    東森新聞記者張嘉男:「師大夜市第一個消失在捷運告示牌,原本的師大夜市,現在被膠帶貼起來」,工作人員:「貼布是早上貼的」,告示牌上多了一塊補丁,看起來好不搭,原本寫得師大夜市和龍泉市場,現在師大夜市不見了,而台北市觀光傳播局的網站,師大夜市介紹也在120號被撤除。

    居民自救會會長劉振偉:「牽涉到這個名字,不恰當的地方都應該取消,包括觀光傳播的部分」,原來是居民到處陳情要剷除「師大夜市」這個名稱,包括商圈裡的亮點,這塊師大夜市的佈告欄要求消失,路旁的導覽地圖,也不能有師大夜市,還有這邊,叫做師大夜市的公車站牌全都得改,可能要改名龍泉里,或是和平東路派出所,總之就是不要跟夜市或商圈扯到邊。

實地探查(評估):全組採訪過程分析真實的師大夜市 

    

    在一下捷運,我們就看到原本標是龍泉市場跟師大夜市的捷運告示牌已經貼掉只剩下龍泉市場,連捷運地圖的師大夜市也被貼掉。

師大夜市被迫消失原因?

    近兩年範圍由合法商業區(約一公頃)過度擴張至鄰近原日治時期發展出之純住宅區內,地理位置的擴展廣及十八公頃,店家數由兩百家,暴增至將近七百家,嚴重破壞歷史悠久之住宅環境,影響所及,甚且擾亂鄰近的學區環境,包括,龍安國小(1929年成立,日治時期專收日人子弟,時名錦尋常小學校)、新民小學(1952年成立幼稚園)、古亭國小(1952年成立)、寶血幼稚園(1964年成立),外來夜市文化侵入住宅區的行為,被視為損害將近百年的住宅文化。

 商家所發宣傳單

商家看法

    經過我們實地探訪、訪問商家,商家表示媒體中報導的「師大商圈」即將消失,並不完全真實,只有其中的「異國美食街」是違法區域,僅佔師大商圈的一條巷道,不能代表廣泛的師大商圈。異國美食距離師大商圈的發跡地﹝龍泉街上之燈籠魯味及師大宿舍周圍人氣小吃如可麗餅、生煎包…﹞有一段距離,並不屬於同一地點。

    師大商圈並非所有店家都是違法經營,商一特範圍內店家事合法經營。對於新聞所指「人潮來了、噪音來了、垃圾來了、髒亂來了」,店家表示,為了將師大商圈更佳的優質化及貫徹與永續經營之想法,將配合商家自律聯盟公約,於晚間11點後將店內音樂音量降低以及主動維持師大周邊之環境整潔。                

當地民眾看法 

樓梯間的大門被攤販佔據,即便是身軀瘦小的孩童也必須側身才能擠入家門。 

‧在走走停停的人潮中,必須要花原本三~五倍時間才能到家。

‧如果家門前沒商家或攤販,也停滿了遊客的機車,居民要在門前努力喬車位才    能停好機車。

‧本來三分鐘丟垃圾的路,因為繞路變成十分鐘,垃圾不小心碰到路人,還要遭白眼。

‧二手菸是基本款。如果樓下是餐廳,從中午就必須把窗子全關上,否則家中就瀰漫濃濃的油煙味。陽臺也不能曬衣服,否則沾上油煙,怎麼也洗不掉。

‧不是有強力的重金屬音樂放送,就是冷氣的低頻噪音;還有遊客或店員的大聲談笑。

‧用電量大量增加,鄰近純住宅區用電量暴增,原供電系統頻繁跳電,變電箱隨店家數量,逐年激增。

‧商家關門後,把垃圾置放於門前,滋生許多蟑螂老鼠,半夜二三點出現的垃圾車,也常把居民從睡夢中驚醒。

‧到早上,路上、機車上的垃圾、菸蒂、瓶罐。

‧家中行動不便的老人要出門,不能將車子就近停在門前,必須慢慢 (又要穿過人群) 推輪椅推到車位才能上車。

‧家門三不五時成為附近商家的卸貨區。

‧服飾店佔用防火巷營業,成為公安隱憂。

‧大量的招牌和遮雨棚,消防車難以進入;救護車,亦不易進入。

霓虹燈等光害,造成住戶夜難成眠。

‧一樓庭院住宅穿牆鑿壁,敲掉主結構牆面與樑柱,改裝為店面,破壞建築結構,建物將不堪地震災害。

‧夜市的利益糾葛,引來的黑道份子,對治安造成威脅。

‧原有的停車場,因為租給商人租金有重利可圖,讓居民反而沒有車位。

‧居民表示有人半夜被樓下 pub 吵醒,因為多次檢舉取締無效,只好自行蒐證,結果牙齒被打斷一塊。

 

各媒體覺得政府勒令店家停止營業,「師大夜市」爭議不會因此而消失,北市府試圖用法令解決師大夜市問題恐怕只會引起更多且複雜的連鎖反應,因為,「師大夜市」不是單一個案,它是台灣都市發展的縮影,士林也是個案例

 

 

 

訪問:

    我們問了當地居民,對師大夜市的看法,吵鬧、油煙、垃圾、車道佔據……等,跟我們從各個媒體中所知道的民怨,落差不大,只是新聞有些資訊並沒有傳達完整,我們也在實地採訪中,希望找到一些不同的於媒體的資訊,相同的是防火巷的垃圾堆積危害安全、車道的佔據、垃圾亂丟……等,如果真的發生意外,後果真的不堪設想,在訪問店家的過程中,很多店家也表示願意配合改變,但政府標準不一,令他們無所適從,最近甚至要罰款或是勒令停業,讓他們難以生存,他們訴求的是政府的協助和資金補助,以及全套的發展系統及標準,以立師大夜市能繼續發展下去!

 

 

    狹窄的巷弄,兩旁的招牌一個比一個突出,都已經要碰在一起了,如果發生火災,消防車根本進去不了,何況救人!

 

 

機車腳踏車亂停在巷道中,而且已無視紅線的存在!

  

機車腳踏車停在店家門口或住宅牆邊,會影響行人安全,更影響當地住戶出入的不方便,如果我家門口也停那麼多車,我也會不開心!

 

  

的行動,卻缺乏計政府畫性,我們去勘查,牆上到處貼,貼得亂七八糟,我覺得本末倒置!

  

 

媒體所呈現的

        實際所觀察到的

居民的看法

  1. a.       髒亂
  2. b.      車道佔據
  3. c.       危及人身安全
  4. d.      油煙迷漫(需要關窗)
  5. e.       噪音
    1. a.       b. c. d. e. 皆有
  6. f.        因人潮過多導致交通出入不便
  7. g.       空氣污染
  8. h.       用電量超載,有跳電狀況
  9. i.         招牌 遮雨棚 過度擴張林立
  10. j.        門口淪為卸貨區

店家的看法

  1. 1.      過多店家
  2. 2.      過度非法佔據公共空間
  3. 3.      製造污染和噪音,且招牌過多
  4. 4.      危害人民安全
  5. 5.      取締(政府)
  6. 6.      師大夜市的消逝
  7. 7.      店家成立自律聯盟
  8. 8.      合法區店家權益受損(收入)
  9. 9.      合法店家會繼續經營

10.  政府取締不力

11.  政府規定標準不一且沒有依據,另店家無所適從

 

狹窄的防火巷,一個比一個還小,根本不能堆放垃圾或暫停機車腳踏車,如果火災,後果誰負責!

 

近用:

我們加入https://www.facebook.com/iloveshida 救!!救!!正在消失的師大商圈的粉絲專頁,把我們所觀察到的,媒體中和現實的差別,和我們自己對師大的看法和建議貼在上面,也貼我們的報告內容,讓他們知道一般民眾對師大夜市的看法和收到的錯誤資訊和誤解。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在市長的信箱留言,表達一般市民的看法,還有將我們所觀察到的訊息發表在一些瀏覽人數高的網站、伺服器、公布欄……等公開及方便瀏覽的地方。

分析:

這是我們根據實際考察後得到的事實資料與媒體、居民、店家所擁有觀點之比較:

根據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與事實的比較發現:

  1. 1.      媒體所傳達的資訊比較偏向民眾,替民眾抱怨及申訴,內容約佔整個新聞的百分之七、八十。
  2. 2.      對於店家的面向,較多都是負面的評論,並未替店家發聲。
  3. 3.      至於政府的反應方面,媒體則說:有採取相關的取締拆遷搬除等,但實際上並未徹底落實,有些只做表面功夫的嫌疑。
  4. 4.      政府所公布的合法範圍內的店家會照常營業,但媒體並未說明之,且用師大商圈即將消失的標題誤導民眾,導致人潮變少,並使當地合法店家權益大受影響。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