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產業力求轉型
因應潮流 開發新口味 吸引新客群
目前文山和坪林區的茶產業,因與中國低價茶葉競爭、氣候變遷導致產量減少,茶產業已不如過去興盛。面對市場逐漸沒落,勢必面臨產業轉型,研究茶多年的茶書作家池宗憲提出,轉型最重要是因應市場,並吸引民眾了解茶的歷史。
池宗憲提到,因應市場的第一點是「口味」,目前大家對茶的印象,普遍認為只有年長者才喜愛。他舉例,木柵的鐵觀音烘焙方式無新意,口味幾乎百年來如一,但時代改變,必須因應市場的潮流,深入了解年輕族群喜愛的口味,開發新的客群,必能有嶄新的前景。第二點則是「包裝」,英國和義大利並不產茶,但卻都以茶葉著名。他們是將茶葉品牌化,將茶葉多年的歷史故事與茶葉結合,並強調茶的特色,強化消費者對茶的認同。
池宗憲說,文山的茶葉包裝有時只告訴民眾產地,無法讓民眾了解背後的故事與特色,應加強推廣。
除了市場取向,池宗憲認為,茶產業也能和文化結合,吸引民眾前往茶產地觀光,製造經濟效益。茶葉在台灣的歷史悠久,他建議可以成立茶歷史博物館,此外,池宗憲說,常見的觀光茶園就是傳統茶產業轉型成功的例子。貓空有許多觀光茶園,應結合當地茶業特色,讓民眾了解品茗之樂。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