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圳上的眷村人生
「板橋影像記錄社」是在板橋社大開設的一門課程也是社團活動,學員藉由學習簡單的拍攝及剪輯技術,以手上現有的簡易器材,記錄下身旁週遭的生活點滴。
圳溝上的吊腳屋
?公圳上的眷村人生
文/圖:劉惠娟(2011春季班學員)
猶記得小時候父親會把鋁製大水盆放在黑色泳圈中當成船,讓我與鄰居的小孩輪流在廚房下的大水溝划船嬉戲,長大之後才知道大水溝有個名字叫做-?公圳。
幾十年過去,隨著工業社會發展,公寓、大樓一棟接著一棟蓋,所排放的家庭污水與日俱增,?公圳也失去了原有的灌溉功能,成了名副其實的大水溝了!
這裡的居民大部分為後面軍營服役或是退役軍人,那樣的昏黃年代還保有反攻大陸的想法,當時眷村數量不足為了有個暫且安身的地方讓他們不得不沿著軍營自力造屋,孰不知這一留就是數十年的歲月,無法改變的時空背景卻讓這些居民成了現今政府眼中的違章建築!「非列管眷村」的稱號也因此產生。
母親在我高中時過世,婚後再次踏入這裡的每一個角落,讓我更忘不了她的一舉手一投足,鄰居的面孔、笑臉以及噓寒問暖,使我與家人身處此巷的點點滴滴更鮮明生動。
位於新店?公圳旁的11巷,入口進去就像踏入時光隧道中,彎彎曲曲的走道連接著每一戶的人家,常常在軍歌與鳥叫中醒來,緩慢寧靜的步調不同於外面的喧鬧,讓人覺得自在悠閒。有的住戶門口空間大就會把家裡的椅子擺在門外,許多叔叔伯伯、阿姨媽媽們就自然的聚在一起下棋、聊天、喝茶,有時還會拿出自家種的青菜或是買的水果來分享,每年端午節鄰居媽媽們包的心意粽都覺得超級好吃,有時一同做梅子、一同烤肉、孩子們一同遊戲,我非常享受在這樣的相處氣氛中,也盼望能把這樣的情感延續下去。
民國98年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府)為了再造?公圳通知要拆遷,突如其來的消息雖然打亂了居民原本安定的生活,但守護“家”的動力卻更熱絡大家的情感。兩年半過去了,除了頭一年兩場的說明會及協調會以外,過程中城鄉局說服我們配合他們所有的行政程序,卻一直不願意開誠佈公的與全部居民對談,時間大概是他們最好的武器吧!一年年的過去了,老人家等得心慌意亂一個接著一個相繼離世,屋破了地壞了,沒有確定的未來大家也不敢妄動做任何修理,有些居民只能迫不得已離開胼手胝足、投入一生心血的家園。
留下的居民遲遲等著政府的宣判,不懂這樣的歷史軌跡為何無法在整建與保留中取得平衡,社會進步經濟起飛大概什麼都想汰舊換新吧!如果能用另一種思維,把自然的、舊有的融合在新時代中,不也是另一種文化風貌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