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單車走訪新店溪旁新聞現場

2011/09/28 15:39
4,967次瀏覽 ・ 11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11
檢舉

照片

現在雙腿有點酸麻,臉上也感覺曬得紅熱,但我還是坐在電腦前記錄下週日(9.25)走訪新店溪旁一些曾經發生過事件的新聞現場。

我住的板橋江子翠其實台語原名叫做「江仔嘴」,是大漢溪和新店溪匯流成淡水河之處。從萬板大橋下的水門騎單車進入環河自行專用道,往北騎是沿大漢溪到土城、樹林,往南騎是經中永和到新店碧潭,今天我選擇的路線是後者。

照片

即將成為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的兒童交通博物館(2009.5)

往南騎到碧潭,聯結新店溪左右岸的橋梁共有華江橋、萬板橋、華翠橋、光復橋、華中橋、中正橋、永福橋、福和橋、秀朗橋和碧潭橋,通常我會沿左岸騎到秀朗橋再過河到右岸,今天我提早在光復橋就先過河到台北市,因為我想到「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去看看現在變得如何了?

客家文化園區在兩年前還是「兒童交通博物館」,更早以前是我家假日時經常帶小朋友來遊玩的景點。但是公家經營的博物館總是充滿困難,外包給民間也不見起色,於是2009年台北市政府把博物館規劃為客家文化園區。

把難得兒童遊樂的地方換成客家文化展示場,若說是市政府對客家人的輸誠,可能有人不甚同意,但園區內規劃代表「客家意象」的梯田、桐花而移掉已經自成生態的樹林,就連幾位客家籍人士也不領情,尤其預計花費三億元,建造橫跨水源快速道路的「跨堤平台」更成為環保人士的箭靶。規劃案就在市府和環保團體的拉扯下,到底最終方案變得如何?

在經過「馬場町紀念公園」(白色恐怖時期為著名刑場)後,老遠看見一白色圓弧造型的鋼架,猜想那應該就是跨堤平台吧!由堤外自行車道直接「騎」過堤防進入堤防內似乎之前沒有如此輕鬆的經驗,保全說前一天才剛辦過開通典禮。

照片

水源快速道路上的跨堤平台

照片

平台上風淡雲輕

看來跨堤平台的實際規模應該是比之前的規劃稍稍縮小,站在平台上眺望遠方,視野開闊,可見到右岸的風光。不過白天炎熱,連保全都得撐著傘巡邏,恐怕不會有人想多待在平台上(最先規劃有咖啡座)。保全還說,傍晚時平台的造景燈就會全部打開,夜景又是另一番景緻,但是我想遊客得不在意平台下快速道路的汽車聲和癈氣飄上來。

照片

平台上是該逗留還是匆匆經過?

照片

當初的跨堤平台設計圖(2009.5)

往園區方向走果然見到所謂「客家意象」的梯田、稻草人和水車(10/15才開放),當初這塊地方是交通博物館內樹木最茂密的地方,現今已是「光?」一片。雖然有些狀況令人惋惜,自行車道旁的竹林、樹林步道有些部份保留下來了,以後進入園區參觀至少不用再等幾年新種的樹木長大。

照片

樹林與梯田的選擇?

離開客家文化園區正是中午時候,九月底的中秋難得出現毒辣太陽,繼續往前踩踏,福和橋旁的山坡就是「寶藏巖」,這裡經過一番爭辯規劃後已發展出具有歷史建物特色的國際藝術村,可惜我放心不下將沒有上鎖的「愛馬」丟在路旁進去參觀,只好等下回再坐捷運來。

往南騎,一處路口牌上畫著箭頭:往左景美、往右新店,我選擇往右走,因為這裡還有幾個新聞現場。

過了秀朗橋,我由堤外「抬」著單車上便橋進到堤內,進入了由農地、樹林組成的十四張,而我驚訝於這裡仍保留的大片翠綠,也開始理解她所將遭受的開發壓力。其實我在十幾年前曾住在新店高中旁,隔條中央路就是十四張、二十張,卻從不曾進去探尋過!

照片

自救會已人去樓空

在這片綠裡我幾乎迷路了,問了幾次路,最後還是自己找到了我預設的目的地。9.21一群因「三環三線」捷運機廠施工而需拆遷的十四張居民才剛到新北市政府陳情要求安置,但眼前現場的狀況卻是整條街所有人已經搬空,怪手正一戶一戶的拆房子。我故意問工人為什麼要拆屋?工人回答得很有趣:著捷運啦!(碰上捷運)

「住戶都搬那裡去了?」
「安坑啦、三峽啦、還有搬到桃園的咧!」

照片

站在家廟前令人擔憂老舊房子會隨時倒下來!

幾戶歷史較久的住屋已有收藏者和工人談好價錢會來收購拆下的「零件」,一旁最古老的「劉氏家廟」則將由劉家自行拆除,工人和我一面觀看這些可謂「古董」級的建築,一面談論它們的價碼,我疑惑當一座古宅被拆成零散時,她的「價值」該如何衡量?後來工人好意的指點我如何從荒草漫膝,路徑難辨的側門進入劉氏家廟,眼見一座百年家族的氏廟竟然?圮至此,除了嘆息仍是嘆息,當我們面對擁有的珍寶不自惜時,那能怪他人要來強奪呢?

照片

古宅仍默默地散發著她的魅力

工人看到我對老房子猛拍照,提醒我附近還有另一處劉家古宅。不遠處古宅孤零地矗立著,四周房屋都已被拆除,即便劉家後人極力爭取保留做為文化資產,但開發的巨輪似乎無法阻擋。古宅前一片老樹林,一棵一棵被釘上號碼,代表它們也即將被「移植」,至於有沒有移植計劃書?大概只好天曉得!

照片

下一站何處?

經過新店高中,騎在新店市區內,這是我熟悉的地方,在沒搬到板橋前曾經在這裡住過四年。沿著?公圳,進入力行路11巷就是我多次來採訪的「非列管眷村」,也是面臨即將被拆遷的處境。我悄無聲息的騎過狹窄陰暗的巷弄,可能是午睡時間,竟然都沒有遇到人。

穿過碧潭橋的地下道,前頭是人聲鼎沸的吊橋,潭水上的鴨子船和許許多多單車騎士熱鬧滾滾,我無意欣賞這美好風景,其實我的目的是在路旁的一棵樹,每次到碧潭總會來看看它長得如何?幫它照張相,不錯!目前還活著,沒什麼長大,而且有幾枝樹幹已經枯死。

照片

碧潭「美」景

三年前九月的無車日,反淡北道路開發的民眾向台北縣長周錫瑋「陳情」,發生警察抬人事件(我剛當公民記者,第一次近距離拍攝此類畫面),民眾也由中正橋下一路騎單車「追」到碧潭來,就在這棵樹旁被警方擋了下來。有趣的是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沙沙 (未驗證) ・ 2011/09/29 10:57

真令人無奈,尤其是南仔溪那邊,真的是...亂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