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環保團體對「大甲溪流域整體治理綱要計畫」的末日建言

2011/09/05 02:40
2,320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雖然環保團體僅能在此「大甲溪流域整體治理綱要計畫」進入期末報告之「末日」,提供建言,但針對上游的問題,我們仍希望規劃單位能充分討論,並以長遠的眼光,以國家社會整體進行考量,以圖真正的國土保安、國泰民安。

文/蔡智豪

2011年7月25日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首次邀請環保團體一起參與「大甲溪流域整體治理綱要計畫座談會」,但此邀請卻是綱要計畫接近尾聲(期末報告)之際,這讓參與的環保團體不禁錯愕。這也顯示此綱要計畫過去的許多會議,水規所未遵行資訊公開,共邀環保團體參與瞭解,而讓民眾只能事後默默承受政府公部門所制定的重大決策。

有關此「綱要計畫」,為20年期每階段4年的滾動式計畫,計畫內容區分上、中、下游,其中「上游」以國土保安為目標。因上游國土保安沒有做好,那中、下游所進行的規畫都將僅是「治標」,故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蔡智豪於座談會中,建議水規所能針對大甲溪上游,安排環保團體現勘討論,路線以上谷關至德基水庫的管制路段為主。期望藉此了解目前大甲溪上游所進行的相關工程,以評估對「國土保安」規劃的影響。

為此水規所特別於8月17日邀請環保團體前往中橫便道現勘。當日參與的團體代表有台灣生態學會楊國禎教授、張豐年醫師、蔡智豪秘書長、荒野台中分會謝國發副分會長、錢建文醫師、黃懿慈女士、台中市社區婦女成長協會周菁華理事長、主婦聯盟台中分事務所楊淑慧主任高誼玲副主任、林淑甯執委、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徐蟬娟易淹水召集人。

當日現勘感謝水規所劉中賢先生的安排。參與的人員於台中市水利署集合出發,在往中橫的路程中,楊國禎教授於車內為同車的環保團體夥伴簡介大甲溪流域的背景,期望藉此釐清相關的環境因素,共同討論可提供的建言。楊教授說中部地區三大河川大安溪、大甲溪、烏溪,在出山口都堆積了礫石層,即頭嵙山層,因礫石層易受侵蝕崩塌,而造成顯著的火炎山地形景觀,如大安溪的火炎山、大甲溪的大坑、烏溪的九九峰。因歷年由東向西越過台灣的颱風,逆時針外圍環流常灌入蘭陽溪域,在越過台灣時,外圍環流則灌入大甲溪流域,颱風離開後,帶來的西南氣流再灌入曾文溪流域,因而造成這三個區域是全台降雨量最大的區域。這三個區域亦是日治時期重要的檜木林場:太平山林場、八仙山林場、阿里山林場。因台灣島自250萬年前迄今經由無數次的地震而隆起,地體先天具高度的脆弱性,故高降雨區其崩塌應最為嚴重,但所幸台灣在天演的過程中,上天在上述三個高降雨區佈下了密度最高的巨大檜木森林。每根巨大的檜木猶如地錨牢牢地抓住脆弱的地體,這讓這些區域保有近二千年的穩定。但當人們為了利益,摧毀此保命的檜木林森林時,也同時埋下日後許多重大環境災變的炸彈。

楊教授提及921地震是一個關鍵點,過去砍伐的檜木,因殘存樹頭的樹根仍抓著岩盤,因此歷經數十年的歲月,台灣並未發生重大的環境災變,但921地震後,地體鬆動,殘存的樹根與岩盤鬆脫,因而造成陸續發生的土石流等災情。921地震前數十年,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美好的成果讓政府許多施政的決策皆以此經驗作為背景值。但由於目前全球氣候劇烈變遷,高降雨的山區,將面臨更極端的降雨趨勢。故楊教授認為政府政策思維應作調整,過去數十年「太平盛世」的經驗,已無法應付劇烈變動的環境,唯有回復山林自然的功能,才能可能真正達到國土保安。

同車的張豐年醫師,也提到此「綱要計畫」內含大安大甲溪水資源聯合運用計畫,此計畫內容是將水由石岡壩北送至后里淨水廠與大安溪鯉魚潭的水資源進行聯合運用,后里淨水廠再將處理後的水南送至大台中地區,這北、南往返的管線將耗費巨資公帑74億元,鑿穿山體穿過斷層設置輸水管線。張醫師認為若為大台中地區用水,理應優先選擇鄰近石岡壩南岸的豐原淨水廠,擴充豐原淨水廠的規模,直接輸水至大台中地區,這不但可省下大筆經費,也可避免大規模的工程破壞脆弱的山體,引發更嚴重的環境問題。此外,張醫師也提到由於石岡壩恰好位於車籠埔斷層錯動最大的位置,危險性極高,且此霸造成下游掏空、上游淤積的問題嚴重,下游掏空侵蝕甚至影響到各橋梁的安全,如山線鐵路橋、后豐大橋、國道四號高架橋…等。張醫師建議水利署應評估石岡壩拆除的可能性,他認為唯有石岡壩拆除,才能解決目前的問題,若沒有石岡壩,仍可調節大甲溪上游各壩體、馬鞍後池堰、白冷圳、八寶圳、食水嵙溪等相關的水資源,而讓大台中地區的用水無虞。張醫師表示這些苦口婆心的建議,已透過無數次的會議向水利署表達,但水利署仍以官樣文章虛應,而未實質理會。

在現勘的過程中,台電青山施工處於中橫便道青山下線台8甲線3.8K進行現地簡報。簡報內容說明大甲溪上游是台電水力發電的重鎮,由上至下分別有德基壩、青山壩、谷關壩、天輪壩、馬鞍壩,裝置容量共113.48萬瓩,台灣共有40幾座水力電廠,大甲溪流域佔全國水力發電59%。1999年921地震後土石鬆動,2000年春雨陸續將鬆動的土石帶到河床,2001年桃芝颱風引發土石流將谷關電廠區域的河床淤高近20公尺,造成發電尾水出口淤塞,使得水倒灌廠房,讓發電設備泡水受損。受損的廠房、設備於2002年開始復建,2008年完工。1999~2004年公路單位與林務局進行上谷關至德基水庫沿線道路修復,此約24公里的路段,原定2004年7月5日通車,但2004年7月2日發生敏督利颱風(72水災),道路受到嚴重的災損,故72水災後此路段原則上不修復。

位於台8甲線6.5K的青山電廠,也因72水災造成發電尾水出口淤塞,發電設備泡水損壞。雖然此路段原則上不修復,但因台電谷關壩攸關調節大台中地區用水需求、沿線輸電鐵塔也須維修,故台電徵得公路總局同意,進行上谷關至谷關壩沿線道路「簡易修復」。2004年青山電廠災損,台電提出復建計畫於2008年核准,2009年11月開工,預計2015年底完工,總經費173億元。青山電廠復建工程包含5.6公里的聯外隧道工程、舊廠房拆除與新廠房裝置、尾水隧道延長2公里至谷關壩庫區的工程。

由於青山電廠復建需要聯外道路,故台8甲線2K~6.5K的道路列為優先施工的項目。2008年總統大選,馬總統將中橫便道通車列為重要政見,因此施工便道進行「等級提升」,工程也被限定於2011年底前完成(總統大選前)。公路總局代表表示此期間公路總局配合台電聯外道路的工程同步施工,如AC鋪設、護欄、邊坡保護等, 2011年編列3.3億元進行上谷關管制站至德基水庫路段的修復,工程包括6座明隧道、10座淺壩、7,000多m2的邊坡整治。

現場楊國禎教授提出2009年他現勘時發現匹亞桑溪的土石流,讓河床淤積10幾公尺淹沒了道路,目前此路段修復後僅高出河床6公尺,若再發生一次土石流,那這些復建的道路豈不是作了白工。楊教授認為上游除匹亞桑溪外,尚有志樂溪、登仙溪…等支流的影響,施工單位應蒐集:極端降雨量、流域邊坡土方崩塌量、河床淤積量…等環境資料,進行詳細的評估,再進行施工規劃,但現場簡報內容卻無環境資料的說明與支持,僅強調「工程」,似乎要民眾「無條件相信」,而這樣的風險實在太高。

針對未來道路可能受到的災損,承辦此「綱要計畫」的中興工程顧問公司謝國正、劉正邦先生表示此計畫於2012~2015年每年將編列3千萬元維修經費。張豐年醫師認為政府耗費數億元復建的「便道」,僅是臨時性的功能,每年不會投入太多的維修經費,目前政府高層正考慮再提高便道規格,改建隧道、高架橋,但張醫師也憂心若擴大道路工程,除不符社會成本外,亦將嚴重傷害大甲溪上游山體的結構與生態,這亦與「綱要計畫」中國土保安的目標相悖離。現場參與的環保團體代表也希望水規所能建請政府高層將「大甲溪流域整理治理綱要計畫」作為上位計劃,確實整合各單位的作為,不要讓各公部門多頭馬車各自行事,而造成國土保安成為講一套做一套的「空談」。

現勘最後一站來到德基水庫,由大甲溪發電廠葉景峰副廠長進行簡報。葉副廠長表示目前德基水庫淤積量為28%,921地震前,庫區每年平均淤積100萬m3,921地震後,庫區曾出現一年淤積500萬m3的紀錄。921地震後,壩體下方也曾發生略高的滲水現象,但經緊急補修,滲水問題已改善。針對環保團體疑慮德基水庫潰壩的問題,葉副廠長表示德基水庫除非緊急洩洪發生漂流木堵塞或大量土石淤塞,而讓洪水越過壩體,壩體才有可能會崩潰,故整個庫區上游的水土保持非常重要。由於漂流木、土石淤塞會直接傷害水庫,故庫區也設置攔木索防止每年約6千~7千m3漂流木進入緊急洩洪道,壩體南邊的必坦溪沖下來的土石目前也已清除192萬m3。但楊國禎教授認為庫區上游的水土保持問題來自於梨山地區的開墾,若政府不願面對梨山地區開墾的問題,那大甲溪上游的國土保安亦是空談,且亦可能因開墾區崩落的土石、漂流木而造成德基水庫「潰壩」。

對於中橫的問題,張豐年醫師也認為中橫便道應修生養息,梨山地區居民進出政府應另以配套措施因應(如補貼運費等)。但近年來大甲溪上游的問題常因候選人為了選舉而開出政見支票,選後為兌現政見,繼續容忍上游開墾行為,並復建不符社會成本的便道,而讓中、下游的聚落、鄉村、都會區面臨隨時可能爆發的大災難。雖然環保團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