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傷
投稿/小冰(北縣新店市)
2000年 的春天,我擔任學校社會服務團的幹部,開始接觸志工活動,硬著頭皮以一個二十歲不到的大學生身份,逐一去開發並且聯絡新竹地區的社會福利團體,其中,伊甸 基金會新竹分事務所給了我們最好的發揮空間,讓我們的社團能夠承接相關的志工活動,以致於社務能夠上軌道,進行與實務界的正式合作。
身為一個社會福利學系的學生,參與公益活動成了我們生活的主軸,友善的伊甸社工很放心地將校園義賣、早療轉銜座談會、大型戶外活動的籌辦與進行都託付給我們,當時我身為義工總召,每到活動期間便號召同學、社團朋友一缸子的人前往「助陣」,在新竹市區兜售著愛心義賣文具,有時遭路人冷眼,有時會遇到一口氣買下一打的大好人,在那個青澀的年紀裡,橘色的識別外衣成為我們每學期必然成為的顏色,好像一顆顆滾落的柑橘在街頭縫隙裡穿梭,永不熟爛。我永遠記得,在當年十一月底,幾乎每天都在寒冷裡度過,伊甸正與我們合作一場為數近百人的大型戶外教學(稱之為「獨角龍」活動),正要出團的前四天,我發生了嚴重車禍,當場昏迷,再也不能進行活動的聯繫事宜,個人的外表也遭受到強烈傷害。清醒後,在醫院裡氣溫似乎更為低冷,點滴瓶裡無聲的墜落使我細數著開刀的日子,非常不好受,心中卻掛念著活動的銜接是否順利,到底能不能成功地完成這項社團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公益活動?
雖然知道同學會代替我完成剩下的程序,也一定會將全車的小朋友們照顧好,不過還是覺得無法有始有終,總是有些遺憾。經過全身的麻醉,臉上扭曲的傷處一一被縫合起來,打開滿布血絲的眼睛,第一眼就看見順利完成活動的同學足足有二三十人圍在床邊,人群中,有兩個熟悉但被擋住的身影拿著感謝錦旗走到病褟前,那是當時的伊甸新竹事務所社工組長與社工員,她們把錦旗掛在點滴架上,那紙薄薄的物件或許無法代表些什麼,僅是象徵著伊甸在我生命中不停流轉的意義,宛如落下,但開始燃起?度的點滴。
爾後,我仍然多次前往事務所進行洽談,印象裡,從不喜歡黏接木片擺設的我,為了要製作一個成品供義賣時展示,也花了三個多鐘頭,笨手笨腳地將一座複雜的摩天輪給完成,儘管,用了過多的黏著劑。現在,我也成為一位社會工作者,面對伊甸全然不陌生,甚至有許多同學都在各地的伊甸基金會任職,講述他們在其中生活的面向,架構起實務經驗的交流與學習,也重新溫習多年以前曾經衝鋒陷陣的小小經驗。
已經是這麼多個日子以前的事了,曾經有傷,吹過軀體渾身疙瘩與疼痛,但卻有綠意從隙縫裡悄悄竄升,彷彿橘上的青葉,永不熟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