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婦變廚師 朱琇蘭巧手溫暖心
【記者劉書凱、孔德廉/中正大學報導】
「因為我不想當個只能待在家裡的貴婦啊。」一手處理正在烹煮的麵、一邊飛快地檢視還有哪些菜還沒送出去。從朱琇蘭俐落的動作中,完全看不出少奶奶的架子。而她豪邁又親切的招呼聲,讓光顧的學生有了回家的感覺。
每到晚餐時間,「阿姨」這樣親切的稱呼就不曾停過,這是朱琇蘭要熟客如此稱呼,聽起來比較親切,也少了那麼點銅臭味。收到點菜單後,她的身影就不斷在2坪大的空間來回穿梭,偶爾體貼的她會給同學加點菜,或是少算一點錢。「賺錢其次,交朋友才是重點。」朱琇蘭笑著說。而豪邁的個性讓她更容易和學生打成一片,也結識了不少忘年之交。店裡的常客黃昱凱表示,熱情的朱琇蘭曾經帶著將近20位同學一起去吃飯,吃完再去唱歌狂歡。有時熱心的同學會特地送她出遊的照片或是名產,收到同學送的小禮物時總是會開心不已。
豪邁又好客的朱琇蘭,用美味的料理讓每個客人賓至如歸。
記者劉書凱/攝影
也許是從小個性比較好勝的關係,不喜歡生活一成不變的朱琇蘭,總是希望生活能多點挑戰。曾經在丈夫的醫療器材公司當個四處奔走的業務員,嫁到嘉義之後,她可以選擇不用辛苦地整天在外奔波,只要在家裡相夫教子,當個悠閒的董娘;然而朱琇蘭卻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這樣的生活,並且用自己存的一點錢開設了這間小吃店。決定要放棄過少奶奶的生活,其實朱琇蘭並沒有多留念。兒子國二時就在加拿大讀書、老公也長年在大陸工作,不甘寂寞的她,除了不想白費一身好本領之外,也把開小吃店當作一種自我突破。每天遇見形形色色的客人是一種挑戰,也是交朋友的機會。於是在夫家的支持以及朋友的幫助下,在民雄開了一間小吃店。
開店到現在已經4年,也許是因為學生族群容易「呷好道相報」的關係,小吃店裡的客源大部分都是學生,在地人反而很少。然而經營學生生意最大的風險就是寒暑假。少了本地客源的支持,店裡的生意總是起起落落。甚至曾經有一整個晚上只有一個客人。雖然苦撐到現在,但始終不肯放棄這樣的生活。丈夫和兒子都不在身邊的她,總是把每個同學當自己的兒女看待。「我對兒子和老公的愛,已經延伸到對這裡的學生了。」朱琇蘭表示。
儘管小吃店經營辛苦、收掉不做還是能過優渥的生活,朱琇蘭仍然努力地讓每個客人走進店裡就像走進家裡。能看見每個吃飽的客人臉上洋溢的幸福感,是朱琇蘭最大的成就感。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