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新莊社區大學生態農園—找回人與土地的親密感

2011/04/07 10:22
2,35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文/臺北縣社區營造中心 羅惠平

「雖然,我不相信沒有種子的地方會有植物冒出來,但是我對種子 懷有大信心。若能讓我相信你有一粒種子,我就期待奇蹟的展現。」

亨利‧梭羅「種子的信仰」

隨著工業化的加深與都市快速地變更,自然生態環境不斷減少,年輕一輩可以和土地親近、和自然對話的機會也就不多了,曾幾何時,那和父親一起在溪邊抓魚、在林中抓蟲、在田野中找尋秘密基地的童年,變成只能永遠留在過去的回憶;小溪被加蓋成為了水溝、樹林被砍伐成為了高樓、田野則是被柏油填平成為了馬路,人與大自然還有土地的關係隨著都市的現代化而疏離,但土地除了開發之外,是否還有其他選項?

 

向生態學習
  在新莊有一群人,希望透過新莊社區大學的生態農園,讓大家慢慢找回那與土地、與自然的親密感。
  新莊社大生態農園,位於泰山與新莊交界中港大排附近,佔地約一千坪,是一塊林立於工廠之中的綠地,由新莊社大生態社鄧旭容老師無償提供。
踏進生態農園,立刻就可以聽到鳥叫、蛙鳴與蟲鳴交織的奏鳴曲,隨著石板小路向前,還可以看到馬利筋、法國菊、山芙蓉、日本女貞、鐵砲百合、洛神葵等植物,再細心一點的話,還可以在樹叢中、枝頭上找到各種鳥類、蛙類與昆蟲,原來,這裡就是生態農園的第一個部份:生態區。
  一般有機農園雖然也重視生態,卻不像這新莊社大生態農園這般,專門開闢一個區域作為生態教學之用,這是一個比農作物種植的人為干擾要少,更加重視大自然與動植物互動的生態教育區域,平時由生態社進行動植物的紀錄調查與維護管理,希望以這個地方為基地,讓更多人得以接觸大自然,瞭解生態之美。
  透過對於生態的觀察與體驗,瞭解如何用放鬆與謙卑的心來與大自然互動、如何體會蟲魚鳥獸在這塊土地上停留的過程,若是用掠奪的態度來面對大地,大自然必會毫不留情地回應;若是心懷感激與尊重,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便會源源不斷地發生。

由耕種發現新價值
  再往前走,可以看到英俊風趣的農園班林俊育老師一邊教授農學知識,一邊示範教學,還有許多「農夫」守著自己的一片小天地翻土、施肥、播種、除草、除蟲、收成等等,這裡就是生態農園的第二個部份:有機種植區。
  說到為什麼要到農園來耕種,有的人是退休了沒事做;有的人說吃了一輩子的菜卻沒有種過菜,既然有機會就來試試看;也有喜歡田園生活想體驗農家之樂才來的,無論理由如何,大家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開心,即使在大太陽底下忙得汗流浹背、即使細心照顧的菜芽被害蟲吃個精光、即使辛苦了六個月成果卻僅能提供一天之用,每個來到這裡的人,還是把笑容掛在臉上,因為在此耕種的人們重視的不是價格,而是那人親土也親的價值。
  這個價值是人與天的關係,與土地對話、維護地力、親近大自然是自我價值的實現,是繼承自祖先也想再留給後代的理念;是人與人的關係,在農園中的交流沒有各種利益的糾葛,有的是放鬆的微笑與分享的喜悅;是人與物的關係,對於都市土地的利用並非只有開發一種思維,成為一個可以讓孩子們探索、尋寶,並與週邊居民互動的綠地,也是一種想法;是人與自我的關係,在與生態、與作物的互動中體驗大自然的神奇之處,因而更虔誠地與這個環境相處,也獲得身體與心靈的成長。一塊好地的價值,並非是可以成為工廠、成為科技園區、或是成為高樓大廈,而是它聯繫一代又一代人對於這個地方的情感,還有一批又一批人藏在這裡的回憶。

有機栽種的堅持
  有機種植區正如其名,堅持有機的農法,不使用化學農藥、也不使用化學肥料,而且一部分的肥料還是自製的,為何要堅持有機,甚至發現學員使用化學農藥或肥料就予以退學處分?因為耕作本身就已是一種重度的人為干擾了,如果再加上化學的農藥或肥料這個不屬於自然環境的外來種,土地很快就會不堪承受,甚至要花上數十年的時間才可以將這些「毒素」排除,為了土地的健康就必須堅持有機的農作方法,但,即使這樣的堅持也只能夠在眾工廠的圍繞之下,維持一塊好地而已,但是鄧旭容老師卻說:「這就像那種子一樣,可以一直萌芽一直散播出去。」
  那有機種植最大的問題之一:蟲害,要怎麼辦呢?雖然有一些如辣椒水、網室、傳統物理防治之類抵擋害蟲的方法,但是部份作物還是擋不住兇猛的害蟲,針對這一點,學員們是這樣說的:「就當作是回饋給大自然啦。」「任它吃,這就是生態嘛。」「就給它吃,蟲吃剩的我們吃。」大家並非完全不計較收穫與成果,只是更重視的生態間的平衡,若是沒有被蟲吃的植物,就表示這裡蟲很少,蟲少的話許多蛙類與鳥類也就難以生存,如果不是有機農法的堅持,生態農園還可以展現出如此豐沛的生命力嗎?

生態農園的故事與志工隊
  在生態農園中,還有一個很特別的隊伍:生態農園工作隊,除了平時可以種菜、協助澆水外,工作隊還要執行生態園區公共事務之勞動服務。諸如水電、灌溉系統、排水渠道、休息區的搭設等,整個園區都是工作隊管轄和協力的範圍,連在農園裡的生態教室、置物架等設施都是工作隊辛苦建起來的,然而卻於97年夏天被幾個接續而來的颱風所摧毀。
  這樣的情景,讓人回想起新莊社大生態園區的一路走來的種種艱辛。93年的夏天鄧旭容老師站在這個週邊工廠林立,地上佈滿大小石頭的荒地上,述說想要把這三分地借給新莊社大作為教育園區的想法,話語中充滿著對於土地的疼惜之情,還有那想要留一塊好地給予後人的心意。曾有人問:「這片地出租,不是有更好的收入嗎?」沒有想到鄧老師的回答卻是:「錢夠用就好,留太多錢給子孫不見的是好事!最好是多留一些自然的、生態的財富給後人才是有意義的!」
  於是新莊社區大學在民國93年招集了第一期的志工,一開始的想法是,在新莊人口這麼密集的地方,需要有一塊綠地可以讓大家玩玩泥巴、種種東西,學習有機農耕與生態復育的觀念,然後就開始了農園的「拓荒」,從室內課程的規劃到校外參訪尋找農園方向,還有農園內的「實務操作」,都是從頭開始摸索。大家不畏烈日、風雨一鏟一鏟挖出來的生態池,一顆一顆運走整地整出來的石頭才得到的農地,卻在栽種時發現種出來的菜,蟲吃的比人吃的多,雜草長得速度也比作物長得要快,有感準備上的不足,於是,在舉辦完全國生態志工列車——新莊站後,對於農園的利用也就進入了近兩年的醞釀時期。
  在這段時間一直有人持續地關心農園的情況,也在?金鐘大哥的協助之下於95年5月通過MOA水質、土質的檢驗,加上鄧老師引薦聘請了林俊育老師到學校進行有機農耕的教學,讓農園的重新啟動有了曙光,於96年夏季班開辦「城市農夫課程」,接著是「大家一起來種菜班」、「大家一起來種菜班」進階班、然後成立「農園工作隊」。而農園的名稱也從此定為「新莊社大生態農園」。

(生態農園故事照片集)

  

(左)一開始生態農園還長滿雜草。(中)大家協力開挖生態池,並參與全國生態志工列車活動。(右)經過近兩年的醞釀,農園裡長滿了芒草。

  

(左)城市農夫課程開始。(中)用力挖芒草頭。(右)運芒草需數人之力。

 

  

(左)整地。(中)播種。(右)收成。

  生態農園工作隊的成立也是因現有人力並不足以維持生態農園的運作,於是讓前一個階段上完課程還有意願留下的人加入工作隊,以志工的方式協助管理這個小天地,雖然搭建起來的生態教室與置物架被狂風吹垮,很快地,也就在大家的協力之下重新搭建起來了,就跟生態農園從一開始就是許多人在陽光下滴下汗水,在大地上一同努力才能夠有今天如此生態多樣性的農園一樣;就跟農夫需要在萬物的調和之下呵護作物,為泥土的生機而努力才有甜美的果實一樣,凡來自土地的,都應回敬土地,新莊社大生態農園可以成為這樣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地方,有著太多太多的人、事、物要感謝,當然,也要謝天。

 

參考資料:
1. 發現新莊.紀錄溫仔圳4th——98年新莊社區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