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綱,幾本?
11/4 周日晚間八點半,播出:「一綱要幾本」、「聽神話的孩子」
各位朋友,特別是家裡有中小學生的朋友:
今年6月27號,台北市、台北縣和基隆市的首長簽署了一份合作備忘錄,確定在明年8月實施一綱一本,並且要在民國100年的時候共辦基測。不過,由於國立高中和縣市立高中的主管機關不同,未來北北基的考生要怎麼考?會不會唸了一綱一本,到時北北基的首長換人,這些考生還得回歸參加全國基測的考試?
許多北北基的家長似乎沒有評估過這些可能發生的「技術性問題」,他們對於北北基「回歸」一綱一本額手稱慶,認為這將減輕了小孩子的痛苦。但,真是這樣嗎?
我們不得不潑一盆冷水在這些「大人」們的頭上。也許單從「結果」看,一綱一本可以讓小孩子們少看「很多本」教科書,在「數字」上減輕了小朋友的負擔,也減輕了家長的經濟負擔。但我們可能得回過頭來提出好多疑問:
在一綱一本的年代,孩子們的負擔就不沉重嗎?教改一綱多本的用意,是要小孩子研讀所有的版本嗎?
我們一樣不認同一綱多本實施以來,越來越嚴重的功利現象,卻無法否認一綱多本的初衷,是要讓教師擁有自主權、發揮教育專業,找出最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式。大家可能得冷靜地想想,一綱多本之後的怪現象,孰令致之?不就是我們這些缺乏教育想像、認為「好的解題能力等於好的教育結果」的大人們嗎?
問題的癥結,可能就像我們在報導當中提到的,我們對於「教育」的投資有限,對投資教育的想像也有限,特別是不肯投資在「教育者」身上。於是家長們只會以「效率」來要求學校;於是老師們只好用更多的「管理手段」而非「教育專業」來面對學生與回應家長。
講起來,回歸一綱一本,不就是一紙可笑的「使用武器限制」的協議嗎?孩子們在大人架構的升學戰場上衝鋒陷陣,爭個你死我活。只是本來比劃刀劍;漸漸地,有人學會了用槍砲、開坦克、駕飛機。大人們剛開始說,每個小孩子都得要「船堅炮利」,但後來逐漸發現所費不貲,而且操練過度,兵疲馬困,才改弦更張,要小孩們回歸「只准用刀劍」的戰爭規則。但你以為這樣就是而一樣沒變的則是:仍得拚個你死我活!
我們也許應該想想,如何從競爭回歸到學習,從成本的管理回歸到人本的教育。因此在另一則報導裡面,我們帶大家到宜蘭一所公辦民營的理念中小學:慈心華德福學校。我們跟著一個好動的小男生,和一個內向的小女生進入這裡的課堂,了解他們從體制內教育轉來這裡之後,心靈逐漸由封閉而開放的歷程。
我們也拍攝到這裡有趣的課程設計:從神話、泥塑,甚至體育課教小孩如何「打架」。希望看了報導之後,大家一起來思考,到底小孩子們需要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