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批評的你我他
(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西洋美術史紀載,許多成功的藝術家都是透過藝評家無情的批判而一舉成名,例如1905年法國巴黎秋季沙龍展,展出馬諦斯、馬爾凱、佛拉曼克等一群反抗學院派的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參展者的作品個性強烈而自由奔放,當法國藝術評論家路易·沃克塞爾進入專門展覽室參觀時,指著室中一件類似15世紀風格的義大利雕塑家之作品驚聲尖叫:「多那太羅被野獸包圍了!」
2024年巴黎春拍會上,法國野獸派畫家安德烈•德蘭作品《馬諦斯與特魯斯》以約台幣1億644.6萬元成交。(圖翻拍自佳士得網站)
路易·沃克塞爾(1870年- 1943年)他創造出了野獸派(1905)和立體派(1908)這兩個術語,他在各種出版物中使用了多個筆名:平圖里基奧、瓦薩里、科里奧爾和克林蒂亞斯。1908年,沃克塞爾在對喬治·布拉克在卡恩韋勒畫廊舉辦的展覽的評論中,以不屑的語氣描述布拉克是一個蔑視形式之大膽人,「將一切、地點、人物和房屋簡化為幾何圖式、立方體」。
優質的藝術家不僅要涉及美學誘惑力,還得具備藝術概論一系列標準。(圖為畫家林弘毅作品《靜物》)
藝評家羅二松說,藝術批評是對藝術品的考核,其中包括表明作品相對優劣的評級,提供藝術品公開展出本是讓民眾觀賞和評價,為到藝博會、畫廊和展場的參觀者帶來品味和愉悅;大多數人的精神層面都需要獲得快樂,觀賞有創造力的人在做些什麼,而藝術家也有濃厚的興趣讓自己的創造力得到賞識,並獲得進一步發展個人才能的動力,因此藝術評論能起一定的作用,藉由專業人士和鑑賞家來落實。
其實,藝術家們都有強烈的企圖心,他們辛辛苦苦創作,耗費財力、體力和精神舉辦展覽,不僅僅只是布置藝術作品供人觀賞而已,目標是妄求畫作的出售以及參觀者和繪畫鑑賞家的評論收藏,不管對方是善意或惡意的評論,都有助於打開藝術家才華的新方面,通情達理的藝術工作者持開闊的視野,看待已經做過的和將要做的事情,以獲得更多的仰慕粉絲,並達到國際級的聲譽和知名度。
畫家提供藝術品公開展出是讓民眾觀賞和評價,為到藝博會、畫廊和展場的參觀者帶來品味和愉悅。(圖為畫家許宜家作品《仲夏之夜》)
羅二松表示,一個優質的藝術家,他不僅要涉及美學誘惑力,還得具備藝術概論一系列標準,以保障每件作品贏得公平和全面的評估,這些標準涵蓋:基本功的優點、原創性、構圖、呈現、色彩闡發及其激引情感的能力。追求不可一世的藝術創作者,手持畫筆和夢想,秉持善良靈魂的積極性,萬不可被「同溫層」的對話:「美不勝收」、「嘆為觀止」、「酷」、「超棒」和「大師」…而感到欣喜若狂。
藝評家要具有強烈的審美情趣,透過美感經驗驅使探索新的藝術形式。(圖為畫家柯秀瑩作品《午後》)
誤入藝術叢林的小白兔,走在這條路上必須像「苦行僧」一樣,忍受孤獨和寂寞,藝術批評也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評論者要具有強烈的審美情趣,透過美感經驗驅使探索新的藝術形式,同時要廣結獨樹一格的藝術家,參觀不對外展示的工作室,以保持新鮮的立場,經由展覽的描述、分析、解釋和評估,以卓越的寫作技巧,準確地論述表達自己的觀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