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漲菸捐不如盡早開徵加熱菸的稅捐
照片
幾天前,針對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指出「以價制量」是最好的菸害防制手段並可有效降低民眾吸菸意願,國健署菸害防制組長羅素英回應道,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菸捐、菸稅應佔菸品售價75%,台灣目前僅54%左右,仍有調整空間,但需綜合評估多項因素,並經專家會議討論後再定案。預計今年下半年召開會議,屆時將邀集財政、經濟、公共衛生等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針對菸害相關疾病、菸品消費量與吸菸率、菸捐占比、國民所得及物價指數等5大議題進行討論。
調漲菸捐背後的真實原因
但調漲菸捐的背後,藏著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全民健保、長照、癌症防治基金的缺乏。造成這些基金的缺乏是因為民國112年度收到的菸捐減少數十億,而菸捐減少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便是有越來越多的燃燒式紙菸使用者改為使用不需燃燒的加熱菸,但由於政府遲遲未放行加熱菸的合法上市販售,導致這些加熱菸的使用者只得尋求黑市購買加熱菸,最終造成加熱菸仍舊頻繁出現在市場上,可是政府卻連一塊錢的加熱菸菸捐菸稅都收不到的窘境。
經費缺口不應只靠調漲菸捐解決
上述菸捐短收的實際狀況,其實政府比誰都清楚,可無奈的是,明明最有效率並且最有正當性的做法是加快核准加熱菸上市來徵收那些流失的菸捐,政府卻選擇了安排會議找專家學者討論調漲菸捐,這個做法不但曠日廢時,更是不公平的把菸捐短收的責任轉嫁到全體菸民,造成菸民的強烈反彈是可預見的結果。
另外,過去有不少政府高官被拍到在公眾場合使用加熱菸,不禁令人猜想政府與加熱菸的走私業者交情不斐。這次政府為了彌補菸捐短收的缺口想方設法,就是不願意快點核准加熱菸合法上市販售,難道真如許多網民猜測的一樣是在保護加熱菸走私業者的收益嗎?建議政府在這樣不利的論述在網路上如雪球越滾越大前做出政策的調整,以免最終落人口實!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