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故宮與嘉市合作 揭開佛陀面紗
【記者王琇瑩/嘉義報導】
佛教是台灣普遍的民間信仰,不僅各縣市的廟宇林立,日常生活中也處處可見佛教習俗的蹤跡,但是,一般大眾對 於佛教的起源始祖──釋迦牟尼佛的故事,卻鮮少能真正了解。而今年國立故宮博物院將再次和嘉義市合作,將院藏的數件佛陀造像<註一>南運到嘉義市立博物 館,希望帶領民眾走進亞洲佛教的世界。
國立故宮博物院三度與嘉義市立博物館合作,於十二月二十四日推出「佛陀的故事──亞洲佛像之美」特展,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處助理研究員朱仕甄表示: 「南院院區一直以亞洲藝術文化為發展特色,此次的展示更是推廣佛教藝術的起點。」這次特展為國立故宮博物院院藏的亞洲佛陀造像,縱貫西元四世紀到近代的文 物典藏,共有近50件分別來自中國、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造像收藏,而這批文物依照材質的不同,可區分成金銅佛造像和石雕造像兩種類型,其中有一座首度 公開亮相的石雕造像,出土於中國雲岡石窟,是中國北魏時代的坐佛,以高達79公分之姿豎立於展示會場的入口,讓觀賞民眾一走進展場便能一窺大型佛陀造像的 風貌。
展示區中最大型的佛陀石雕,是這次特展的主角。
記者王琇瑩/攝影
這次特展不單純只是將院藏的造像南運後直接展出,而是針對嘉義縣市教師和志工為對象,進行焦點團體訪談之後,為嘉義市立博物館 量身打造的展示區,不僅以釋迦牟尼佛為出發,更大膽使用顯眼的紫色調當作這次展示的風格。這50件經由周密嚴謹的運送過程來到嘉義的文物,更在南院故宮團 隊下克服金屬材質的造像會遇到的溼度問題,完美呈現出最佳的原始風貌。
這次的特展共有3個單元,分別為「釋迦牟尼生平」、「認識佛像」及「多佛世界」的展示,每一個專區皆有來自不同地區的佛陀造像,特地前來參觀的林秀珍 認為:「這批文物能再度被後世的人所看見,而且還能欣賞到佛陀在不同文化下呈現的不同樣貌,真的覺得很高興。」而碰巧遇上開幕便進來觀賞的梁中賢則認為, 看見真正的佛陀造像,不只是欣賞和認識而已,更能產生淨化人心的效果。此外,展覽會場還設立教育推廣區,架立在會場兩旁的展示區資訊,提供展件外的佛陀知 識,此外,還有安排手印區,讓參觀民眾能蓋章留念,更設置許願區,實踐佛教給予祈求發願的本質。
各種不同佛陀手相的拓印,讓民眾在認識之餘也能留作紀念。
記者王琇瑩/攝影
宗教信仰是民間不可或缺的精神依靠, 而佛教更是亞洲文化的重要靈魂,這為期近兩個月的特展,將讓民眾有更充裕的時間可以前往欣賞,期間還有嘉義市博物館安排的系列活動,包括一月十五日的專題 演講「中國銅佛造像」和三場親子手工肥皂製作的活動,提供更多寓教於樂的教育課程。
<註一>造像:用石膏、石材或金屬雕塑、鑄造的像。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