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與中國大陸學生相處的四天三夜

2023/11/10 13:55
2,85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公民新聞研習營接近尾聲,我們仍在交誼廳裡專注凝視著成果影片的收尾段落,期待隔天發表能發揮預期的效果。閃光的螢幕前,是睜大了仔細端詳畫面的十雙眼睛,有來自台灣,也有大陸。

照片

大陸學生都很「捲」?一言以蔽之的危險

台灣與中國大陸,彷彿相隔科幻世界中扭曲的時間與距離。因為媒體的報導,幾乎每天接收來自「那裡」的消息,卻沒有因此覺得熟悉,反而感到這群人、這塊土地被推得比實際距離來得遙遠許多。

直到我因為工作關係,比別人晚踏入這個充滿了我不熟悉的大陸人的場地。抵達當下受到熱情的招呼,大嗓門、眾人的幽默玩笑把舟車勞頓的疲憊一掃而空,我在七嘴八舌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終於就坐,開始有一搭沒一搭地與同桌的夥伴攀談,了解他的家庭、求學經歷、來台灣的原因。

四天相處,反倒覺得互動起來很輕鬆。在不同的政府體制下生活,有截然不同的成長經歷,讓人特別想一探究竟,好奇地問東問西、急切比較著、打探著、側耳傾聽著。

但與和國際學生相處的經歷相比,又少了一分因為語言隔閡、束縛而造成的窘迫和狼狽,語言中的微小相異之處,反而總能逗人會心一笑,或開啟新的話題。不論是說「影片」或者「視頻」都好,「高麗菜」或是「包菜」都行,氛圍總是舒展放鬆,不若與國際生交流的如履薄冰。

真正想來,竟沒有傳言中的緊張競爭感,取而代之的,是溫暖愉快的相互交流。因為是學生,也許某些緊張情勢、文化隔閡還有民族積怨可以被拋諸腦後,而且當真心聆聽了解,再多誤會都能暫時擱置,在準備好的活動場景中化干戈為玉帛。

台灣同學一味地向交換學生推薦各地的好吃好玩、值得造訪;而當有台灣同學在決定要去哪一間大陸學校交換,大陸同學一樣用心給予意見、協助評估。遙遙相望的兩個國度,擁有與「異邦人」相處的機會,尤感珍貴。
傍晚時分家人來電,我被問及與大陸人相處的感受:「他們很『捲』嗎?」我才想到,在這之前,很「捲」也是我對他們的印象。但我並沒有被所謂「捲」的態度侵襲,而感到被理解與包容,心的距離縮短。

照片

有些印象是真的

對日本的仇恨,還有一部份人認真負責的做事態度,確實符合這個族群在台灣人眼中的印象。過去總愛戲稱對方「強國」,實際上每個社會都一樣,有強人,也有不那麼強的人。

不由自主地用起在電視劇裡學到的大陸用語,也才了解到浸潤式的語言學習對語感的培養、語言直覺的成長是多麼關鍵。

信念,以及破除信念

破冰遊戲的題目是合力用身體組合成交通工具。我們這組歡樂地向大家呈現了坦克車。沒有其他多餘的元素,組員用身體組裝了履帶、砲管,加上坦克車前站立的一人。

任誰都看得出來這是暗指哪樁事件、哪個悲劇,而這個提議,來自一位大陸的男同學:「嘿我想到一個有創意的,要不試試?」大家只是笑說,「哥們你等會別被相機拍到啊,不然要回不去了」、「你要成為這兒的永久公民了」。

聊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之死,在教室外圍坐成一桌兩岸小論壇,對中國黨內政治、要人死因還有長期以來的兩岸發展各抒己見。我認為這是營隊的高光時刻,話題圍繞嚴肅議題,卻沒有激憤,只是作為平等的個人,提出觀察、猜測,盡情對話。在某一剎那身有感慨,若兩岸關係有幸如此,那也屬國家人民大幸了。

原來他們對這些議題也有各種態度與想法,「大陸人」並非同質性的群體,而是活生生、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獨特個人。

我們相似嗎?

讓我看見生而為人,我們的相似之處。但成長經驗、用語又是那麼不同,我總是被那些感覺來自千里之外的風俗、民情深深吸引。

在某個人生時刻,政府間的仇恨竟然無礙一群年輕熱切,充滿好奇的心彼此交流、探索世界。這是一場相當奇幻的旅程。

我們的相似性,還有做為地主之國應盡地主之誼的責任感、對台灣地理民情的熟悉度,讓台灣學生們扮演起了引路人和嚮導的角色,也更能敞開心胸與人相處。

想要良好的邦誼,必須厚植民主實力

正因為這樣的美好體驗,更擔心侵略、併吞的行為有朝一日會破壞它。和樂融融的景象不是永遠,不能夠把和平視為理所當然。我希望身為台灣人,我能永遠有機會像這樣與他們對等地交談聊笑,共同探索、創造、享受歡樂。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