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社造見學之旅 開啟龜山島的新想像

2023/09/10 21:34
12,819次瀏覽 ・ 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7
檢舉

我回來了,對宜蘭人來說看到龜山島就表示「家」快到了。桃園市文化局社區營造計畫,打開地方的新想像,安排社造點見學參訪團,登上這個曾經列為軍事管制區的龜山島,認識島民過去的生活環境、島嶼的自然生態、村社的日常生活和遷村的歷史。

照片

黃建圖: 它遷村的時候,大概是民國63年,龜山島封島的時間是民國66年。其實臺灣曾經有過一個句子,叫做「臺灣走透透,龜山島走未到」。民國66年一直到民國的89年龜山島才再開島。以宜蘭人來說,它在開島之後,其實可以不用再把它當成是一個海上的石頭,它可以就是,也把它認真的去覺得它也是我們其中的一個社區,除了龜山島跟我們有海上的一個鄉愁指標之外,也是宜蘭社區大家族的一份子這樣子,我們可以重新去理解這個社區是怎麼生活的。

照片

龜山人遷村後的第一代青年黃建圖,帶著我們登上這個島嶼,在家人、村落長輩與文史爬梳中,慢慢拼湊尋找故鄉,並積極深入參與社區的公共事務。

照片

黃建圖: 我所在的龜山島社區是我去詢問,會有一群人來回答你,當我發問說我想要多了解一下龜山島的事,就有很多人,很想要跟我說當時島上發生的事情。在我小的時候,有記憶的時候,阿嬤的記憶是鮮明的,但我阿公比較早就離世,但是在社區裡面有人就說,你阿公是怎麼樣類型的人等等等。我就在這個社區裡面得到很多就是過往的記憶跟知識,當這個記憶跟知識增加之後,我也就比較有些選擇,我就可以參與社區的事務,也從比較小的事務,然後逐漸比較深入的投入。

照片

遷村後的龜山人,沒有忘記保存龜山島生活文化的重要性,2005年成立「龜山島漁村文化館」,館內紀錄了龜山人曾經在島上的生活,以及他們多年來建設共同社區,同時也保存著許多由島民慷慨捐贈的生活器皿、童玩和農漁具。

照片

黃建圖: 我覺得龜山島社區的故事是在宜蘭跟台灣都是特別的,今天我們說台灣的社造這個詞我們很常從1994年民國83年的時候講起,那時候在全國有個全國文藝季,以宜蘭來說有玉田弄獅等等的活動。那一年對於龜山島社區來說,那也是它可以回島的那一年,是全國文藝季歸來吧龜山這樣子,所以簡單來說,就是社造其實重新去建立一個,今天我們在地方生活的一種型態。

照片

見學團也來到頭城老街,彭仁鴻,頭城在地青年,從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開始,到承租經營老屋,成為青年返鄉投入地方工作的據點,逐步串連在地人地產,推廣在地藝文活動和家鄉的魅力特色。

照片

向家弘: 這一次這一趟的參訪,我們可以有一個最核心的部分是,這種社區工作的力量,是以人為核心,所以我們可以學習到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我們在自己的社區在操作的時候多去串聯不同的社群、不同的年紀、不同的職業的人,把這個人的力量擴大。第二個是要注意去做那個人的傳承。所以這一種,對人才的培養、對青年的支持、對孩子的這種養成,我覺得是社造第二個部分。這個不管我們做的是什麼樣子的不同面向的社造,以人為核心,始終是社造最重要的力量的來源。

照片

龜山島社區青年返鄉,投入社區參與和文史的紀錄。頭城老街成為青年返鄉,投入地方創生的工作據點。藉由與其他社區互相交流學習、共學共創,將可引動桃園市的社區改造夥伴們,更多的動能與想像。

 

公民記者 林育葶 巫仁傑 宜蘭採訪報導

261宜蘭縣頭城鎮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