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C】獨家專訪─林濁水:國會改革 先讓「國會」變國會

2010/11/11 10:06
2,50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國會角色混亂、立委選制缺失與國會組織運作不健全乃國會亂象之問題本源。本刊本期特別專訪對台灣國會與憲政體制一向有獨到見解的前立法委員林濁水,就本刊114期登出之《國會改革建議報告書》發表回應與看法。

主張國會減半 始終如一

首先,針對國會減半議題,林濁水的看法與中研院國會改革報告書相似,皆主張增加立委席次至160席以上。他表示,他一直以來都不支持國會減半,認為此乃民進黨政治自殺之舉。他曾預言民進黨在國會選舉裡將萬劫不復。現在看來,一語成讖。

他曾撰文表示,在國會減半的制度下,優點被強烈削弱,副作用被強烈擴大:因為總額太少,比例代表只有34席,縱使小黨拿到5%選票,換算席次都不到兩席,多元價值保障非常有限。

此外,減半結果造成強烈的票票不等值,如在本島一般地區則約35萬選一席,但藍軍絕對優勢的金、馬、澎、東、原住民總共才約70萬人口,席次高達 10席,藍軍可用70萬人口來抵掉其他地區350萬人口,國民黨在國會將永遠一黨獨大。如果有個黨無論好壞都可以控制國會,那宣告的是責任政治的死亡和腐化的開始。

應回歸「委員會中心主義」

對於國會的組織制度與運作,林濁水表示,他一貫主張「委員會中心主義」(The Committee Autonomy Prospective),認為委員會的審議應該是立法程序中最重要的階段,應具有高度的自主權限。但回觀現狀,立法院有朝「黨團協商中心主義」傾斜的趨勢,黨團協商的決議凌駕委員會決議;當兩者結論相違逆時,總是以黨團協商結論為最後決議。

但委員會有其專業本質,且參與人數較多、法案審查時間較長,其決議品質一般而言較經過黨團協商、政治折衝與妥協後的要高。林濁水認為,政黨協商不應該獨立在委員會之外,應該放進委員會中。就這點而言,林濁水的意見與中研院報告意見相左。但他強調,這或許是因為中研院的報告將許多現實因素納進考量之故。

提倡召委「資深制」

對於委員會召集委員,林濁水主張應比照其它民主國家經驗,採「資深制」,人選不該隨會期更動,如此一來才能夠建立權威性與專業形象,且至多正、副召委各一,才能夠與行政院部會首長位在同一個位階,同時也可作為在野黨一但未來執政時的部長儲備。

至於召委與黨鞭之間的關係,林濁水認為,現在的問題是去責任化,而重點還是在於責任與權力的對價,有權有責、有責有權。兩者之間的關係應類似秘書長與首長,黨鞭扮演的應該是各委員會間協調者的角色。

立院總質詢 應以在野黨為主

關於例行的立院總質詢,林濁水表示,總質詢是行政向立法負責的體現,意義在於朝野政策論辯。因此,應該以在野黨為主,讓在野黨依行政部會數目推派委員質詢,幾個部會派幾個委員,而非如現行依政黨席次比例決定。

對於公督盟的評鑑,林濁水認為現在偏向個體化的評鑑,尚無法反映國會作為一個整體有力的機關的運作品質。

最後,林濁水認為,台灣國會的前身是行政院立法局,在威權統治下權力被分化、專業性被削弱,因此,要談國會改革,應該先思考如何讓仍在立法局陰影下的「國會」變成真的國會。

更多內容,線上免費閱讀: 【雙週刊第114期】獨家揭露 中研院國會改革建議報告書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