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保護動物 動保法修法可串連家暴防治 需要你我支持
5月已近尾聲,在本月底立法院審議會期結束前,動保修法全民連署行動持續倡議,呼籲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召集委員排審《動物保護法》三大議題修正案,其中,備受關注、與虐待虐殺動物者處遇相關的「茶茶法案」,以及增加動保員權限的「增能法案」事實上不只是動物的事,而是攸關社會安全網的法案,與我們所有人息息相關。
講到推動與虐待動物相關的修法賦能與防治處遇,許多人可能會猜想,是否和加重刑期有關?由於現行法條中虐殺動物的刑度為「2年以下」,無最低刑期,導致多數案件最後往往得以易科罰金,因此刑期的修改當然也會是目標之一(農委會已在街頭請願活動之後的5月1日公告動保法全文修正草案,將虐殺動物的刑度調整為「1年以上5年以下」,設下了最少1年的門檻),但對倡議單位動保修法全民連署行動團隊來說,更重要的是讓動物保護與犯罪防治、家暴防治串連,並給予動保員更多執法空間(在農委會提出的修正草案中,也授權動保機關和警察可進入「動物所在之公私場所」救援受虐或遭遇急難的動物),以在憾事發生前積極保護動物與民眾。
這次的修法連署,由台灣動物保護法律研究協會擔任修法技術核心,該會執行長劉紫羚指出,在家暴案件中,挾動物要脅另一半的狀況並不罕見,幫助受害者逃離後,許多人還是會為了心愛的動物回到施暴者身邊,這些動物往往也會遭到暴力對待,雖然動保法有沒入標準,但在動物未確實重傷或死亡前,就算發生動物虐待案件,動保機關也很難帶走動物。
「用力踹、抓起來甩等都是虐待行為,但動物因為有皮毛覆蓋,很可能沒有明顯外傷,未達強制沒入的標準,現在的法律寫的很死,如果把『致死之虞』的條件拿掉,動保員才有辦法在傷害擴大前介入,也避免因為動物還在施暴者手上,讓家暴受害者又回到那個家。家暴案發生時,若動物也有受虐狀況,家防中心通知動保處,讓動保處來把動物暫時安置,這樣的救援才算完整。」劉紫羚說道。
除了希望能修法授權動保員在動物有明顯受虐狀況、不需要等到重傷身亡就能帶走牠們外,在倡議團隊的拜訪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教授林明傑也提供專業意見,建議把「防治犯罪」的概念也加進動保法中,並獲得立法委員劉建國委員與陳培瑜委員辦公室的重視,提案修正動保法相關條例,在虐待、虐殺判刑確定的處遇計畫中,不只是罰錢坐牢,也要有認知教育及輔導的配套,並根據個案的家暴與心理衛生問題,會同社會局、衛生局提供處遇課程。
台灣動物保護法律研究協會理事長顏紘頤則表示,修法是長遠的工作,若要一次把所有法條修好改完整後再去推,那可能要等上許多年,因此他們希望能先修正民眾有切身感受的內容,與家防串連、加強虐待動物者處遇的條文修正即是其中之一,而增加動保員權限的增能法案民眾雖然可能較無感,但實際上動保法目前無法有效保護動物,有一大部分原因是來自行政量能不彰,若給予動保員更多支持,也能避免虐待動物行為的發生。
目前雖然農委會已提出修正草案,內文包含了倡議團體期望修正的條文,但依然需要經濟委員會召集委員排審法案,才能進入二讀、三讀修法通過等程序,關於防治犯罪的條文,也需要獲得民意的支持。在5月底立法院會期結束前,動保法修法仍需您我的高度關注!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