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況報導:大安社大環境大聲公彭瑞祥老師 自我歷史敘事小爬梳
2010台北市社區大學優良課程觀摩研討會10/16~17兩天在內湖社大盛大舉行,我們大安社大環境大聲公彭瑞祥老師的課,入選優良課程,也獲得上台做觀摩教學的殊榮。班上的兩位POWER公民賴慧玲和我好奇寶寶義不容辭,到場為老師加油,班代鄭弼偉大哥和同學沈慧娥總共4人到場,很是有同窗之誼。還有其他班的獲獎老師和蘇主秘,及我樂齡銀行的郭哲誠老師也到場,很是熱鬧。
彭老師平常很少提他私人的事,今天在台上,他居然說出八年前尚未踏進環境議題以前的秘辛,讓當學生的我,很是感動。寶寶一向認為人是有無限的可能,只要是孔子信徒信奉每日三省吾身,都能有一片新天地,去破除舊有的習性,彭老師就是這樣的典範。評審老師也特別提到這一點。
大安社大環境大聲公彭瑞祥老師觀摩教學影音記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AsS2svdAMs
彭老師演講下半段及評審講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et1MBuOqUM
文末附上老師參加觀摩活動所提供的資料部分,作為背景資料,敬請參考。
課程設計理念與緣起:台灣的媒體對於環境的關注實在過於薄弱,充斥著政治、演藝、社會八卦新聞;需要關注的環境議題多如繁星,但在大眾媒體上,環境議題總是爭不過八卦口水娛樂消息的遮蔽,顯得黯默無光。穹蒼萬里而濃雲罩頂,又有誰能靜下心來凝目注視那眾星應有的光采?環境事務本於人切身相關,無論美好或醜陋的,均關乎生命與生存的本質,需要人們直接面對。無奈,有的環境議題,歷盡滄桑,過於悲情、悲壯、衝突性高而致人們不忍直視;有些環境運作良好,默默提供應有的生態系服務,卻因人們習以為常而遭到忽略。環境,不僅需要人們替它發聲,更要大大的發聲,需要更多人幫忙發聲,說出那習以為常的不尋常之處。此外,目前商業媒體中環境相關的訊息多偏重在重大污染、旅遊、並常用環保流氓或貪得無厭索取回饋的角度報導某些抗爭的事件。但是,對於真正涉及到影響環境甚大的政策、重大開發案,以及廠商污染的事情卻甚少著墨,更遑論及重要的環保法規修定,這類硬梆梆、難處理的訊息了。以致於社會大眾難以獲得重要的環境資訊,導致關心環境的行動多停留在垃圾分類、撿拾垃圾或種樹…等工作上。為了彌補主流媒體的偏頗與不足,新興的公民媒體應運而生,以關懷弱勢為己任的苦勞網、小地方新聞網、環境資訊中心、乃至PeoPo獨立新聞平台/公民新聞平台應運而生,運用網路無遠弗屆的力量,扮演補足主流媒體的角色。「環境大聲」公的開設,正是運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經營環境資訊中心近十年的經驗,將「自己做媒體」、「充分而公開的環境資訊才能促成實際的環境行動」等理念,傳遞給有志以公民記者角度守護環境的社會大眾。同時,也藉此課程號召更多公民,投入環境報導的行列,替弱勢的環境發聲,並傳達友善環境的行動訊息與成果。
期待「環境大聲公」,能扮演催生公民媒體的角色,實現公民參與、公共議題、聚焦對話與深耕議題。
課程目的:1.訓練環境意識的素養及觀點,透過新聞傳播的技巧呈現,使關懷行動有效成為新聞注目焦點,並透過「環境資訊中心」的平台,讓關心環境的民眾也有參與的管道。2.環境議題與當前發燒的全球暖化、外來種入侵議題息息相關,更與我們的生活環境,舉凡交通運輸、休閒、消費、生物多樣性,莫不與環境有關!因此,本課程希望培養一群擁有跨領域、科際整合及國際觀的志工,投身環境議題的報導與推廣行列。3.期盼培訓課程能啟發學員對環境的關懷,有著一探究竟、抽絲剝繭的企圖心,並且進一步培養學員閱讀環境資訊、逛網站找資料抓重點,以及基礎新聞編輯的能力。4.使學員具備職業記者的說故事能力,並將故事化為文字或影像報導,成為具備公信力的公共訊息提供者。5.使學員熟悉網路媒體平台的開放特性,瞭解公民替環境發聲的多元化管道。
課程內容:1.公民新聞素養與媒體識讀:解讀商業媒體背後尚未透明化的產製流程,以瞭解商業媒體的特性與侷限;並認識公共媒體/獨立媒體的特性與促動社會行動力之效能,藉此強化學員從事公民報導的動機與使命感。2.初階與進階採訪寫作:瞭解新聞的產製流程,包括採訪準備、提問方式、寫作技巧、編輯要點以及媒體工作者的職業倫理;視情況由學員即席試寫,與其他伙伴分享。進階方面,包括專題報導、深度報導與調查報導模式,介紹如何將議題作更深入的剖析。3.環境現場採訪實作:這是課程的重頭戲。新聞這一堂課,儘管說再多學理,若學員沒有實際去寫、去拍、去紀錄的行動,一切均是枉然,上再多課程講解新聞寫法與採訪技巧的時間,若欠缺實作演練,課堂體悟難免付諸流水。透過環境現場的採訪磨練,並產出實際作品供教師批改、回饋後加以發表,才開始具備公民環境記者的基本條件。4.網路平台與公民新聞發表管道:公民記者不像專業記者有固定電子頻道或紙本發行通路可供發表作品,必須熟知現有網路平台特性與使用方式,善用網路平台做發表管道。5.公民記者經驗分享:公民記者的參與模式沒有既定規則可循,藉由邀請具高度積極性的公民記者分享實作案例、採訪心得,讓學員從中體會公民記者與專職記者的不同,有助於探索自己可切入的模式與角度,界定自己在公民媒體中的角色與實踐位置。6. 當代重要環境議題:除了自詡為記者的,但「環境大聲公」畢竟是為環境發聲,必須比其他公民記者具備更高的環境議題敏感度,深層的環境素養與實踐不可或缺;因此課程亦提供環境運動史、當代環境運動案例、國際環保趨勢等內容。
以上課程內容分布於三個學期的授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