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秋變乾燥 滋潤效果有一套
【記者王亭月/中正大學報導】
秋季來臨,氣候逐漸轉為乾燥,一般人只知道要多喝水,補充身體水分,但喝進去的水,若未滋潤到內部組織就流失掉,只能暫解「口渴」,未能達到解「體渴」的功用。建議大學生可從飲食做調整,多吃清淡、滋潤的食物和酸性水果。
秋季對照五行屬金,人體相對應的主管內臟為「肺」,因此秋天要解燥,最主要的關鍵在於「潤肺和養肺」,要達到潤肺和養肺的效果,並非狂喝水就有用,還要知道怎麼喝。中正大學中醫門診醫師楊明穎表示,喝水應「少量多次」,喝進去的水,要滋潤到內部組織,才能解「體渴」,若水分無法被組織充分吸收而儲存,只能達到解「口渴」的效果。此外,酸性水果具有滋潤作用,多吃當季的酸性水果,可達到防燥效果,像是梨和番茄都是不錯的選擇。
照片
水果打成果汁,有些成分易流失。 記者王亭月/攝影
到果汁店買現打的果汁,或利用水果來烹調料理,也是一般人攝取水果營養的管道之一,但楊明穎解釋,水果與空氣接觸後容易氧化,導致內部一些維他命的流失,因此還是吃原汁原味的水果,潤肺和養肺的效果會較好。此外,水果內部的維生素A群、維生素B群、維生素E群等成分,一遇熱容易被破壞,因此並不建議將水果拿去烹煮,但紅蘿蔔、番茄除外。「番茄因內部含有茄紅素,經由炒煮的過程,成分反而會因此跑出來。」楊明穎補充,像是一般家常吃的蛋炒飯,即可拿番茄一起炒,效果反而更佳。飲食上則建議多攝取清淡、滋潤的食物,盡量少吃辛辣類的食品。
除了藉由飲食的調整之外,適度的運動也能達到效果。因為秋季白晝比黑夜來的短,楊明穎表示,有些人的情緒可能會受晝短夜長的影響而浮動,因此,對大學生來說,充足的睡眠與規律的運動就顯得很重要,就算生活忙碌,一個星期至少也要運動兩、三次,一次至少三十分鐘以上,楊明穎提醒:「雖然要適度運動,卻不能過度,如果一次就運動三、四個小時,會造成運動傷害。」另外,多與團體一起活動,與團體相處合諧,而非選擇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都是照顧情緒的好方法。
中國醫學相關文章指出,季節轉換造成環境的乾燥,使一般人在口、眼、皮膚等不同的部位,感受到不同程度的乾燥感,乾燥的天氣,也會讓人情緒變得煩躁不安,甚至出現口乾舌燥、大便乾結、咽喉腫痛等症狀。財法三陳宛靖說道:「感覺嘴唇和皮膚變得較乾燥,特別是剛洗完澡的時候,會很想去抹乳液。」電機三徐立遠也表示,乾燥的氣候,容易讓人感到焦慮和毛躁。
隨著冬天的腳步跟近,氣候會更加乾燥,透過正確的飲食方法,以及良好的人際互動,保持滋潤、健康的身體與愉快的心情,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