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鹿港普度消失的一角 舊港溝碼頭區拜阿彌陀

2022/08/22 21:28
5,209次瀏覽 ・ 1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鹿港大有街(舊龍山寺街)、潤澤宮一帶早期為舊港溝碼頭區,也是后宅施姓族人、碼頭工人聚居之地。由於碼頭區常有工人或民眾發生落水意外,為了趨吉避凶、祈求平安,因此先民在岸邊(現大明路46巷)立了一塊「唵嘛呢叭彌吽」佛號碑以鎮邪止煞,地方民眾沿習於每年農曆七月廿五在此舉行普度,但是地貌改變加上老一輩住民凋零,「阿彌陀」普度已然消失。

照片

后宅居民沿習於農曆七月廿五舉行普度。(施澄淮攝於2008.08.25)

「唵嘛呢叭彌吽」佛號碑,地方居民稱「阿彌陀」,衍生為地名稱呼,該地舊稱虎頭澳。居住此地的鹿港文史工作者施澄淮說,他小時候約民國60幾年時,看見的碼頭區已是一片荒地,荒地中還有一口四方井,是早期附近住民取水之處。到了約民國70年代,荒地陸續蓋了高樓,地貌為之改變,碼頭區的痕跡自此消失殆盡,唯一遺留的文物,大概只有這塊擠在狹小巷弄的佛號碑。

照片

「阿彌陀」位於尚未截彎取直的鹿港溪(舊港溝)碼頭區。(取自中國歷史地圖)

為了祈求平安並超渡在碼頭區發生落水意外的先民,在農曆七月廿五這天傍晚,都會在「阿彌陀」舉行普度。早期普度非常盛大,包含當地住民及不見天街(現中山路)的商家都會準備供品前來祭拜,歌仔戲、布袋戲一演好幾天,場面相當熱鬧!但由於年代久遠,加上碼頭區早已不見,前來此地普度的居民越來越少。

照片

2010.02.13除夕上午「阿彌陀」安爐。(施澄淮 攝)

照片

2010.02.13安爐儀式由后宅施姓族人與龍山寺共同舉辦。(施澄淮 攝)

照片

2010.02.13安爐儀式海報。(施澄淮 攝)

2009年,鹿港鎮公所為串連鹿港老街的參觀動線,進行大有街及大明路46巷地面紅磚道鋪設工程,2010年初完工之際,該地居民后宅施姓族人與鹿港龍山寺共同於2月13日除夕當天上午在佛號碑前舉行安爐儀式,由施姓族人自費雕獻香爐一座,並煮平安圓供民眾食用,族人保真壇施宣熹負責安爐科儀法事、施澄淮負責影像記錄及資料搜集,希望喚起大家重視這一段往事。

照片

拜「阿彌陀」已成為鹿港普度消失的一角。(施澄淮 攝)

然滄海桑田,農曆七月廿五的「阿彌陀」普度已不再現,但為了不讓舊港溝碼頭區歷史消失,文史工作者再度以文字與影像來述說「阿彌陀」的過往,也希望有關單位能在佛號碑旁設立解說牌,讓遊客與鹿港後代子孫能夠了解「阿彌陀」碼頭區的歷史,並以此提醒民眾停車勿太靠近佛號碑而造成文物損傷。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