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家扶兒在祖父母節向超級阿公爸爸、阿嬤媽媽道感謝

2010/08/28 09:12
2,21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阿嬤對我們最好了,總是把最好吃的留給我和弟弟,雖然媽媽不在身邊,但阿嬤就像是親生媽媽一樣照顧我們,謝謝阿嬤!」這是在隔代教養家庭長大的小恩,在即將到來的祖父母節最想對阿嬤說的話。根據家扶統計資料顯示,家扶扶助的貧困家庭裡隔代教養的比例就佔14.5%,每七名家扶兒就有一名和小恩一樣在阿公爸爸或阿嬤媽媽照顧下長大的孩子。今年第一個祖父母節,這些家扶兒終於有機會可以幫阿公爸爸、阿嬤媽媽慶祝這個專屬他們的日子,表達出自己滿滿的感謝。


          根據政府統計資料顯示,隔代教養家庭佔全國家庭總戶數約有1.1%。反觀家扶扶助的貧困弱勢家庭隔代教養比例卻高達14.5%,約有三千多戶六千多名的孩子是依賴阿公爸爸、阿嬤媽媽扶養長大,此一現象在偏遠地區更是普遍,這些數據凸顯弱勢家庭出現隔代教養的比例居高。另一方面最新公佈台灣的貧富差距數據顯示,前20%和後20%的平均所得組差距高達8.22倍,貧富不均導致社會底層的人更顯弱勢,尤其這些隔代家庭的阿公阿嬤受到體力與年齡的限制,多半只能兼任臨時工、做資源回收,收入不固定卻必須養活全家,在社會資源等需求上多半比一般家庭缺乏更多的支援,更需要社會大眾給予關心。

        家扶基金會林柏榕董事長表示,單親弱勢家庭常因為經濟危機、資源缺乏導致貧童無法順利就學、健康長大,而這些隔代家庭除了面臨單親家庭可能遭遇到的困境,更需加面對原本為被照顧者卻成為主要照顧者的壓力與負擔。老人家無法工作賺取薪資,自己的健康狀況不佳、三餐都不一定有著落,更遑論能給予孫子良好教育學習及營養照顧的機會,尤其偏遠離島地區隔代教養的問題更為嚴重。種種的壓力困境都不斷的考驗著隔代家庭的阿公阿嬤,但他們總是無怨無悔只求孫子平安長大,這種「祖父母兼任爸媽」的偉大精神更值得敬佩。

        「日子過得再苦,兩個孫子都是我的心肝寶貝,我只希望他們能健康長大!」這是62歲的阿秀阿嬤在即將到來的祖父母節最大的心願。阿秀阿嬤的兒子離婚後又棄子不顧,加上自己的先生罹患肝癌,蠟燭多頭燒的阿秀阿嬤一肩扛起照顧孫子與先生的責任。龐大的醫療費、孫子的教育費與生活費所衍生的壓力,以及每天的照顧負荷著實讓她疲累不堪。但樂觀開朗的阿秀阿嬤總是堅強的面對眼前的考驗,她說:「過年過節,我都只希望孫子乖乖唸書,長大要記得回饋社會,感恩幫助過我們的人,我想這就夠了!」

        另一位接受扶助的阿桂阿嬤,兒子因嚴重車禍造成四肢癱瘓,媳婦不堪長期的照顧而離開,阿公也因腳傷舊疾復發無法正常走路,原本以務農維生的一家人,現在所有的農務工作都落在她的身上。家住在偏遠山區的阿桂阿嬤不以為苦,為了讓兩個就讀國小的孫子能正常上下課,每天總是親自騎車載著孫子至兩公里外的學校讀書。兩名孫子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有發展遲緩的現象,阿桂阿嬤還特地遠赴其他鄉鎮讓他們接受早期療育的課程,她說:「再怎麼苦,都要讓孩子上學!」因此,不識字的阿桂阿嬤為了讓孫子能夠追得上學習的腳步,在家扶社工老師鼓勵下開始學習閱讀,每天陪伴孫子讀書。這次孫子小恩成績進步了,拿到「最佳勇氣獎」及「班級模範生」,開心向阿嬤表達感謝:「阿嬤謝謝您!如果沒有您,我就不會長得這麼健康,長大後我一定會孝順您的!」。阿桂阿嬤看到孫子卡片感動的哭了,這對她而言是最大的禮物。

         家扶基金會王明仁執行長表示,這些隔代教養家庭長大的孩子,他們可能不曾擁有過爸爸媽媽的愛,阿公或阿嬤就是他們唯一的依靠。但對於這些祖父母而言,當別人在含飴弄孫時,他們卻得獨自承擔孫子的教養和照顧責任,這似乎成為這些祖父母最難以承受的壓力。在即將到來的第一個祖父母節,希望大家一起嘉勉這些逆境中仍然努力生活的隔代家庭,給予阿公阿嬤最大掌聲與鼓勵。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