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師培中心雙語教學實務工作坊 培育在職老師雙語教學實戰力
「Hi everyone! Are you ready for class? 」
「Oh. But I am worried~」
在台上進行教學演示的老師真誠地透露進行雙語教學時,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
針對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期待與擔憂,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於4月8日、9日舉辦為期2天的「雙語教學動口說~哈佛學習策略雙語教學實務工作坊」,共計42位老師踴躍參與。
台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舉辦哈佛學習策略雙語教學實務工作坊,為教師們培養雙語教學的實戰能力。(攝影/黃秀儀)
本次工作坊引入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雙語專家斯諾(Catherine Snow)研發之語言學習策略,由哈佛大學教育博士王秀槐與哈佛 WordGen 課程/美國 SWR 課程亞洲地區培訓師黃陳怡文,共同開發適合本土化的雙語教學模式,以 108 課綱教材為本, 依據布魯姆認知層次,從低階的單詞記憶理解到高階的課文應用、分析、評估,最終達到培育創新能力的目標,在寓教於樂中掌握素養導向的哈佛對話式教學法。 同時,本工作坊強調動手做、開口說的實境教學取向,講師先呈現豐富的雙語教案實例與多元教學策略,引導參與學員按部就班地設計實用教案,並且當場進行教學演練,以培養即學即用、開口教雙語的能力。
行政院自2018年起推動臺灣成為雙語國家,並由國家發展委員會擬定雙語國家計畫,其中雙語教育為外界關注的重要政策,而雙語教學師資培育則為重要關鍵之一。臺大師培中心發現現職老師的雙語培訓需求量大,因此希望以工作坊形式給予在職老師們一些指引與教學策略,並打破雙語教學的迷思。
王秀槐教授介紹雙語教育緣起與教學迷思,期望結合語言和內容整合式學習(CLIL)與108課綱,發展台灣本土的雙語教育模式。(攝影/張家瑜)
王秀槐教授表示:「新加坡有Singlish(新加坡式英語),台灣說不定也能有Taiglish」。過去,殖民式的全球化讓英語成為獨尊的外國語言,致使英語成為各級學校必修科目。而現在,全球在地化讓英文成為國際溝通語言與國際通用語(English as lingua franca),學習英語可具有國際競爭力,又能彰顯在地主體性,王秀槐教授也認為不必強調說標準英語,而是讓英語成為易懂、有效的溝通的學習工具。
「I feel 阿雜(台語:ak-tsak,指心情鬱悶)。」王秀槐教授更以英語與台語的交融方式,提醒老師在教學現場可以使用舒適的語言進行課程,教學重點仍是以學科知識為本。
第一天的工作坊,王秀槐教授以「本土的雙語教學漸進三模式」課程,提出包括插入式 (Insertion)、應用式(Implemetation)、融會式(Integration)三種不同階段的雙語教學模式,讓老師們可依照學生的能力進行教學。下午的課程,黃陳怡文講師以「單詞教授策略」、「課文理解檢核」、「哈佛學習策略實踐」課程為老師們打下設計教案的基礎。
黃陳怡文講師透過教授記憶與理解單詞,培養教師雙語教學溝通力。(攝影/張家瑜)
第二天的工作坊著重教學實務,帶領老師們產出雙語教案、準備教學演示教材,最後老師們依照科目分組,實際進行雙語教學演練。各組老師結合學科知識與創意產出「獅子王情緒表演」、「創意履歷表」、「生物課:Your Baby & My Baby」、「膠囊衣櫥:數學的排列組合」等雙語教案,並思考真實教學現場學生英語程度不一的現象來調整課程。台北市敦化國中生物科林老師表示:「在兩天的工作坊中產出新的雙語教案,能運用在課堂當中,非常實用」。台北市明湖國中表演藝術老師陳彥銘在雙語教學實境演練後也分享:「今天是第一次雙語授課,雖然過去擁有外語領隊證照,但口語很不好,而經過這次實務經驗,讓自己知道未來在雙語教學上該如何精進」。
2天的工作坊中,老師們實際產出雙語教案並進行演示,將實務經驗帶回教學現場。(攝影/黃秀儀)
台大師培中心哈佛學習策略雙語教學實務工作坊圓滿落幕,給予老師們即學即用的教學實戰能力,期待陪伴引導更多老師能成為雙語教育的拓荒者,為2030雙語教育開拓出一條清晰而有方向的道路。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