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全台第一「輪椅族」youtuber !何秉錡靠輪椅照樣活出自我

2022/04/30 09:00
5,458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黃馨慧/台北報導】

照片

何秉錡輕鬆地談及他的過往。( 攝影 / 黃馨慧 )

 

或許每個人都曾在路上看見坐著輪椅的身心障礙者的身影,可能是在等電梯、可能是在捷運出口販賣彩卷,有些大眾對身障者抱以同情,有些人則帶著他們是異類的印象。有些民眾對身障者的反應是漠視,甚至是不耐煩和排斥,許多身心障礙者在生活上曾遭受的不公待遇,例如搭乘公車,即便他們招手也會被司機無視並呼嘯而過。那麼平等看待身心障礙者以及賦予他們該有的尊嚴,要如何才能被社會大眾所重視呢?

 

一場車禍使他脊椎損傷、下半身癱瘓

台灣第一位身障者youtuber——何秉錡,2015年的某天晨雨,他在騎機車的路上,與變換車道的汽車發生碰撞,導致他的胸椎9、10節脊椎損傷、下半身癱瘓,也是這場車禍改變了他之後的人生。在接收到「可能下半身癱瘓、這輩子也就只能這樣」的醫生診斷時,他坦言:「應該沒有什麼再大的困難可以打倒我了!」而這份困難,也曾讓何秉錡一度覺得人生無望,甚至產生過輕生念頭,但所幸家人至始至終都陪伴著他,給了他滿滿的愛和支持,在醫院時也有傷友的鼓勵,使他學會釋懷和重新出發。

 

受傷後,所有人的視線都讓他感到不自在

何秉錡說:「比較算是自己的自尊心在作祟吧,因為傷前你並不會覺得別人好像在特別地看你,傷後你就會感覺他們都在偷偷的注視著你,就是很不自在,彷彿有很多無形的壓力在你身上一樣。」「看到同學就會想『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坐輪椅?』、『為什麼只有我這樣?』的感覺。」從何秉錡的談話中可以得知輪椅族在傷後會面臨到自我認同的懷疑,甚至對社會大眾投射的目光更為敏感,他們不全是因為先天性疾病而需要坐輪椅,因此重返社會後,輪椅族其實更需要的是大眾給予的同理心以及將他們視為正常人對待。

 

朋友的鼓舞讓我試著當youtuber!

畢業後,他辭去醫院行政助理,並聽取了朋友間的無意提起的玩笑話,何秉錡以「椅人Chairman」Youtube頻道作為起點,投身當一位全職的youtuber。何秉錡推出的影片內容,各個跌破大家眼鏡,他曾體驗飛行傘、攀岩、擊劍和衝浪…等運動。這些挑戰極限的影片不僅打破大眾對身障者的迷思與偏見,也讓網友明白:正常人可以做到的事,輪椅族也能做。同時,他的影片也傳遞「沒試過,你怎麼知道你不行?」的訊息,他的行動鼓勵輪椅族,大家不必侷限於一生只能坐輪椅的思維,而是化劣勢為優勢,想做的事就去做,只要不要後悔就行!

 

照片

何秉錡將輪椅族的日常拍成影片。( 圖片來源: 截自椅人Chairman頻道封面 )

 

拍片不只為自己也為鼓勵更多傷友

何秉錡拍片的目的是想讓更多走不出困境的傷友改變生活,並鼓勵傷友:受傷並不代表人生從此一片空白,你只是換了一張畫紙,重新為人生上色。縱使形式上和以往不同,但生活上還是有很多事可以去做,正常人能做到的,輪椅族也可以靠自己完成。除此之外,他也想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去改變社會上多數人對輪椅族的既定印象,在影片中除了挑戰身體極限(衝浪、攀岩、擊劍等),也提倡無障礙空間的重要性、科普輪椅族所需花費的費用等等議題,帶領網友貼近輪椅族的生活。他的影片,不僅鼓舞傷友對生活保持熱情,也讓觀眾更能了解輪椅族,在改變大家對輪椅族的看法的同時,也能傳遞正能量給每個觀看影片的人。

 

如何與社會「共融」?

對於身障者,社會的歧視還是存在於無形中。工作上,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雖有釋出四千四百多個身障工作機會,但2021年根據聯合新聞網(udn)調查,身心障礙者勞動參與率僅約20%,低於一般民眾,另外,身心障礙者失業率更高達8.1%;然而,衛福部數據顯示,87.2%失業者很希望能夠被職場僱用。身障者往往因為交通能力不足而被企業淘汰,因此不得不面臨就業危機,這正是台灣社會需要被處理的議題。

現在大家所講的「共融」,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放眼日本,把身障者當一般人看待,給予尊重和平等之餘,也能真正落實社會正義。所謂的社會正義並不是說給身障者很多福利就能構成一談,而是要去打破那道阻礙的牆。舉例來說,在全台7-11門口常會看到升降平台,雖然它只有一階樓梯,但其實只要有人幫忙推身障者進入門市,或是設個斜坡方便身障者輪椅騎行,甚至都不需要有人幫忙。在此值得省思的觀念是:無障礙設施並不是設一個相對方便,或是需要他人協助使用的無障礙設施。公車也是一個日常中常見的例子,台灣的公車有分拉出式斜坡板和翻蓋式斜坡板等無障礙設施,但都需要司機下車協助拉出斜坡板。台灣有少部分的公車是使用電動式斜坡板,像台中市大部分的BRT公車斜坡板已經換成電動式,但電動式斜坡板在台灣仍不普及。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無障礙設施應該採用整合式的「通用設計」,可以讓人人都能自行使用、不用特別去區分誰是身障者。

照片

拉出式斜坡板需要司機將斜坡板拉出來,往上拉,扣好兩側安全卡榫,再將斜坡板底部放下,架在馬路或行人道上。(圖片來源:台中市大眾運輸友善推動臉書)

 

照片

翻蓋式斜坡板需要司機將斜坡板翻轉出來,架在馬路或行人道上。(圖片來源:源自台中市大眾運輸友善推動聯盟臉書)

 

照片

電動斜坡板幾乎跟「拉出式斜坡板」一樣,只是操作方式全自動,司機只需在後門上方按一個按鈕即可。(圖片來源:自助貿易網站)

 

照片

不用同情我,同「理」就行—何秉錡(圖片來源:Chairman椅人臉書)

 

撕掉舊有標籤,幫助身障者找回社會參與的權利

台灣從初中時學校就會教導學生性教育課程,但卻從未教導學生如何認識「特別」的朋友。有些身障者可能行動不便坐在輪椅,也可能有精神方面的障礙所以行為和他人不同,這些「特別」時常因為不被人們了解繼而被排斥。輪椅族的絕大多數人都因意外事故受傷、少部分的朋友則是天生肌肉萎縮症,或是罕見疾病等原因才會需要使用輪椅當代步工具。他們生而為人理應得到社會平等的對待,輪椅只是和大眾運輸工具一樣並無不同,就像每個人的膚色、種族、性別都是多元且特別的存在。生活中不會只有何秉錡遭遇挫折,每個人在面臨意外後都需要的「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因為你我他都是人,並沒有不一樣。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