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扶輪幫助學童打開多元宇宙 翻轉教育未來
國際扶輪3510地區屏東中正扶輪社為解決偏鄉學校電腦設備匱乏的困境,捐贈一台全新數位電視給崇華雙語國小。建置英語數位情境教室朝智慧、數位化邁進,透過實際行動擴大公益影響力,縮短數位落差,讓科技與網路成功接軌城鄉,許學童一個美好的未來。
創社社長趙金華表示:現在的教育環境已跟以前大不同,因應 2030 雙語國家政策,各縣市政府積極投入推動雙語教育及新課綱科技領域,可以在資訊科技及雙語的發展趨勢浪潮下成長,學生要好好珍惜。
中正社秘書廖鴻震表示: 智慧教室是落實智能城市的重要基石,教育部預計2022年到2025年推動為期4年的「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總經費200億元,9月前會新購61萬台平台,並開發數位學習內容,達成「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的目標,搭配這次贈送校方的觸控顯示器,將可打破場地與傳統教學的框架,提升學習自由度,帶給孩子不同的學習視野,未來藉由科技讓老師可參照學生的學習進度,針對不同個體給予適合的教學,讓老師跟學生有更多互動,學生也更有學習興趣。
屏東縣政府秘書許沛祥表示:去年疫情衝擊下為不影響學生學習,屏東縣政府架設「數位學習推動計畫平台」之相關學習資訊以滿足學習需求,縣府也已規劃教育訓練課程,協助教師善用科技,運用資訊融入教學,不僅增進師生多元互動,也能大幅提升教師教學效能及學生學習成效,目前全屏東縣有203所國中小班班皆為智慧教室及校校皆有智慧網路,未來將持續發展「數位學習」,融合科技與知識的互動,提升教育國際化,並推廣於各教育階段學校,讓孩子們樂在學習,盡情揮灑天賦潛能。
社長王百川表示:希望學生從小培養愛運動好習慣,運動不僅能維持身體健康,還能強化大腦,讓IQ高、EQ好,是可以讓孩子受用一生的重要基礎。從運動過程裡學習到的運動家精神,包括:堅持到底的意志力、克服困難與突破現狀、團隊合作精神與紀律,都有助於磨練出正向的人格特質,而這些也正是想在未來人生中勝出,必備的關鍵能力。
崇華雙語國小是屏東縣唯一特色雙語小學,也是全國大學變成小學的首例,校園面積達到15公頃,校園設有生態農園,自己種菜自己食用,而每周學習課程達到45節,比一般公立學校低年級的23節多出不少,因為安親班的課程全包括在學校課程內,學校3餐及點心供應營養健康蔬食,不用人工製品,還有提供住宿,老師手把手教學生洗衣服,晾衣服,學生從國小一年級就可以住宿,但生活要自理,寢室環境要自己打掃,學習獨立生活是學校的一大特色。
學校的課程相當活潑,除了一般課程外,還有習農教育、遊戲教育及讀經課程,校方希望讓孩子在活潑快樂自然的環境下學習,培育出良善的品格及生命的尊重。
崇華的教學核心價值就是尊師重道、感恩孝順,重視社會、學校及家庭倫理,希望藉由活動讓親子、師生的感情更深厚,關係更融洽。
筆者呼籲
2020年的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未來學校」報告,描述因應工業4.0,全球進入「教育4.0」後的樣貌,將朝向更具科技化、智慧化和數位化的教育,更有利於個別化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臺灣,數位學習也是「現在進行式」。
自主學習在各國有不同類別與定義,教育部推動的自主學習為「自我調節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SRL)。
SRL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先設定自我學習目標,並隨時監控、調整認知、學習動機和學習行為,並根據設好的目標和環境,引導、約束自己的學習,也就是「定標、擇測、監評、調節」的學習循環過程。透過SRL的循環,每個學生都可以持續修正,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達到自主學習、成為終身學習者的理想。
「學習真正的目的,是根據每個人的獨特性、不同人狀況,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當手中的平板、載具,成為電影《鋼鐵人》智能輔助管家『Jarvis』角色般,學生都能自主從中找尋解答,才是真正迎來數位轉型。」
資訊科技的應用必須配合創新學習模式,首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改成以學生為中心,且以「素養教育」作核心,全力推動「混合式專題學習模式」,並搭配學習網站,才易發揮效果。
更多的國內外教育研究顯示,中小學生在使用科技模擬、線上合作,或利用適性提示等學習介入後,可有效促發學生批判思考與內容整合,顯著提升學科學習表現與高層次閱讀理解等等效益。
教師要「分級培訓」,學校、地方及中央應建立一貫數位學習體系。
實體教育場所不會消失,但老師、教授的工作內容會改變,傳授知識不再是他們最重要的工作,「重要的反而是創新知識,以及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
「學校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尤其對中小學生,因為他們需要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來社會化,以及導師的引導,這是網路上的互動所無法取代的。」
數位並非萬能 學習關鍵在陪伴
做數位有個重點是要避免將數位視為萬能,孩子學習的關鍵在於好的動機和持續力,這些都需要透過人的引導,所以人和數位工具的重要性是相輔相成,並非互相比較。其實,數位學習的出現,出現兩種力道,既會拉近優勢和弱勢孩子的差距,也可能會是加大優勢學生和弱勢孩子的距離。
拉近的部分在於弱勢孩子如果能被引導,妥善使用線上資源,而不只是使用網路打電動,那就有機會藉由教育來翻身,儘管台灣的網路平權還不完美,但網路普及度相對還是比其他國家好。
加大差距的部分在於,孩子身邊如果缺少有能力、有品質的陪伴者,無法妥善利用各種資源就會拉大差距。兩者的差別不單純受限於資源多寡,而是陪伴資源的有無及豐富度。
國際扶輪3510地區長期以來與教育部攜手致力於偏鄉英語線上課輔計畫,透過大小學伴的機制輔導關懷學童,除了幫助弱勢學童有更多的學習機會與時間,也期望利用網路及語言的力量,建立自信延伸學習觸角進而翻轉命運。
數位學伴計畫是以大學學伴制為概念,培植大學生擔任偏鄉國中小學童的學伴,藉由國中小之視訊設備與線上學習平臺,教學端(大學伴)與學習端(小學伴)進行一對一線上即時陪伴與學習,參加計畫偏鄉國中小則由「帶班老師」落實「生命陪伴生命,生活教導生活」的核心價值,從課前電腦設備測試、課中督促學童專心與視訊故障排除、課後檢討並回饋大學生課程內容等,與教學端攜手提升學童的學習動機與興趣,為偏鄉孩子充實課後學習資源。
「數位學伴計畫」秉持著不變的是「陪伴」,讓偏鄉學童感受到國際扶輪3510團隊所有人投入有溫度及深度的持續陪伴。
教育部推動未來數位學習、創新學習,不遺餘力。面對網路、5G時代來臨,大量數位學習及行動載具運用,僅靠教育部力量是不夠的。「不論是在疫情的當下或未來,公私協力、結合民間相關組織及企業,會是未來推動創新學習的重要手段。
此時更應結合各界力量,一同攜手增能學生,讓這一群國家的未來希望具備合宜數位使用知能、正向態度與自主學習素養,勇敢地面對AI世代的跨域挑戰,這才是我們產業創新與永續發展的制勝關鍵。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