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給台灣企業籌製TCFD報告書的五個建議

2021/12/14 09:22
2,162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台灣近期有五間公司製作TCFD報告書,代表著台灣的氣候相關資訊揭露已經踏出關鍵的第一步。雖然揭露的資訊仍有進步的空間,但已經可以作為企業內部自身管理氣候變遷因應的依據,而這項意義應與揭露資訊給外部利害關係人——投資人、消費者、立法者,乃至社會大眾的意義一樣重要。

照片

綠色金融越來越夯,許多投資單位漸漸注重企業有沒有做「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 TCFD)。圖片來源:GotCredit, CC BY 2.0

  低碳生活部落格上一篇文章分析了台灣五家企業所發布的「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 TCFD)報告書,這一篇要來談談有哪些重點方向,可以讓報告書更完整、更受投資者青睞。

 

未來建議:加強資訊揭露的優先性、細緻度、獨特性、連貫性

建議一:盡可能遵照「有效資訊揭露原則」,並提升資訊透明度

  依據TCFD的建議,在同一個氣候議題下,為了讓組織內部與外部資訊可以互相參照、提升可相互比較的基礎(可比性原則),應盡可能地依照「有效資訊揭露原則」來公開資訊。考量TCFD最終會連結到企業較敏感的財務資訊,不是所有資訊都適合公開,但仍然可以在不違反資料保密的前提下,提升相關資訊的透明度。舉例說明如下:

1.報告書揭露的範疇:報告書中的撰寫範圍是涵蓋某幾個工廠,還是全部台灣據點?又或者包含海外據點?

2.分析數據的資料來源與資料年份:氣候情境通常涉及外部資料,若能揭露分析數據的資料來源與資料年份,將能增加可信度與可比性。例如C公司為三個投融資標的計算出明確的碳費與碳罰鍰的金額,卻沒有說明標的公司的碳排量多少、資料如何取得(例如是從CSR報告書而來、或是引用產業平均碳排量加以推算),因此無法判斷其分析的資料品質。另外,由於氣候資訊會隨時間變化而做滾動式調正,資料的年份也是資訊品質的重點之一。例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定期更新與發佈氣候變遷評估報告,因此氣候情境分析也應依據最新的資訊,加以定期檢視並更新分析結果,以確保評估內容與現況相符。

3.量化資料:量化氣候風險與機會帶來的財務影響主要目的是進行後續相關的排序與管理,如果企業無法直接揭露損失金額,則可以等級(如:1至5分)進行影響的重大性揭露,讓讀者理解組織對於個別氣候風險與機會的重視與管理程度

照片

TCFD有效資訊揭露原則。圖片來源:TCFD

建議二:依重大性原則,設定因應策略的先後順序

  氣候風險與機會的類型多元,透過上述量化的(財務)影響程度,在排序出對組織衝擊的重大程度之後,可依據前三至前五大的風險與機會,擬定一系列的應對策略。其中每個策略可能需要中長期的時間達成,建議可分階段設立執行目標,並定期檢視達成情形。

建議三:提升分析的細緻度,先求精再求廣

  氣候情境分析耗時費工,通常無法一次到位,因此可針對某一項影響重大的主要業務,以某一個氣候情境進行分析,具體量化對此業務的財務影響。未來可再依序採用不同的情境,做滾動式的氣候條件修正,並調整對應的風險管理機制。

建議四:強調獨特性,策略與自身業務結合

  每個產業、甚至是企業都具有自身業務的獨特性,建議可結合自身的獨特性,發展因應氣候變遷的策略。例如:身處製造業A公司,有鑑於製程機台用電量占總能源使用的一半以上,除了發展自身的低碳產品外,該企業更進一步要求、並協助供應鏈減碳。而身在金融業的C公司,協助其投融資對象減碳的優先程度,可能會高於要求與協助供應鏈減碳。

建議五:加強連貫性,系統性地跨部門合作

  TCFD的四個核心要素: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都是環環相扣的。

「策略」所鑑別出的氣候風險與機會類型,必須透過「風險管理」的機制,做細部的程度分類,以擬定應對的具體「策略」,再進一步透過質化與量化的「指標和目標」來管理,以檢視達成情形;若有必要,則須再回到「風險管理」機制或「策略」做滾動式修正。

照片

TCFD資訊揭露的建議。圖片來源:TCFD

  策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這三個主軸最終都會回到「治理」面,也就是由公司治理階層審閱三個面向的執行結果,在獲得治理層級的核准之後,方能取得對應的支持與資源,以繼續執行其他各自的任務。因此TCFD揭露非常需要取得多個單位的共識,並且持續合作才能順利進行。

  台灣有五間公司製作TCFD報告書,代表著台灣的氣候相關資訊揭露已經踏出關鍵的第一步。雖然揭露的資訊仍有進步的空間,但已經可以作為企業內部自身管理氣候變遷因應的依據,而這項意義應與揭露資訊給外部利害關係人——投資人、消費者、立法者,乃至社會大眾的意義一樣重要。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