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狂「健人」走上舞台 勇敢追逐健美選手夢
【記者 彭立達/台中報導】
現年20歲,就讀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王睿霖,是一位癡迷健身的「健人」。國中時他第一次進到健身房,當時他對健身器材的使用方式都還不甚瞭解,卻對每樣器材都感到好奇,興奮地將所有器材都摸索一番。因為這次偶然踏入健身房的機會讓他對健身產生濃厚的興趣。國中畢業後他就讀新竹市立成德高中,當時的他因為是體育班的籃球校隊選手,會隨隊一同在校內的活動中心重訓,隨著時間推移,日益強壯的他開始不滿足於學校內品項不齊全且老舊的健身器材,高中畢業進入大學後,他開始在校外找尋更專業的健身房訓練,也開始為自己制定更為正式的訓練菜單,而這也為他日後決定投身健美比賽埋下伏筆。
癡迷健身的原因 遇到瓶頸靠自己
談及為什麼會喜歡上健身,睿霖表示:「起初只是想要培養一個興趣,豈料卻越來越沉迷,從前可能偶爾想到才練,現在只要有時間就想待在健身房鍛鍊。看著自己的體態逐漸變化,每天都比前一天的自己來得更加強壯,心中總有滿滿的成就感。而且健身就像是長期投資,當肌肉像利息一樣慢慢的增多,你自然而然就會想繼續堅持下去了。」當然,沒有人生來就擅長做一件事,剛開始睿霖也會為訓練課表的安排、飲食攝取而傷腦筋,但比起花錢買健身課程;請教練來監督飲食,他更傾向於自己尋求解決辦法。好在這是個網路資訊發達的年代,只要打出關鍵字按下搜尋,很多資料便會浮現在眼前,當他在訓練時遇到無法突破的瓶頸,便會花很多心思在鑽研網路上關於健身及營養攝取的影片和文章,以此讓自己更加進步。
訓練扎實,粗壯手臂清楚可見。(攝影/彭立達)
站上健美舞台 越級打怪遇挫愈勇
線條分明的腹肌、倒三角身材令人稱羨。(圖片來源:王睿霖提供)
原先抱持著有趣好玩的態度開始健身的睿霖在健身房耕耘了幾年之後,漸漸的結識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有人提議他可以嘗試參加健美比賽,而睿霖正好也想檢視自己健身的成果,好奇自己的水平到什麼高度,便於去年(2020)一月份,參加了臺灣的健美盛事--「臺灣先生健美賽」。現代人常說一句話「沒有比較,沒有傷害」到了比賽現場,他著實被其他參賽選手的實力給震懾住,長期保持健身習慣的他與同儕相比確實十分強壯,但和為了參賽而特別準備的專業選手一比較,完全是小巫見大巫。不過這次失利並沒有抹滅睿霖對健身的熱忱,反而激發他的鬥志,讓他更加嚴格的督促自己,用更為刻苦的訓練彌補自身的不足。在見識過專業健美選手的強大後,睿霖開始對健美比賽有所憧憬,決定以當天所遇到的對手為目標,期許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和他們一樣優秀的健美選手。
在台上posing時,繃緊肌肉展現最佳狀態。(圖片來源:王睿霖提供)
呷緊弄破碗 健身之路急不得
相信對運動選手來說,受傷都是件最不願面對卻又時常伴隨訓練所發生的事。在重訓時,細節決定成敗,施力稍有不慎,角度不對都有可能造成關節、韌帶挫傷或撕裂,甚至更為嚴重的傷勢。一昧追求重量是重訓的大忌,很多人都會有舉的重量越重便越強的迷思,當超出身體極限仍為之的時候便很容易受傷,而睿霖也曾經受過一次讓他印象深刻的大傷。在一次鍛鍊三角肌的飛鳥訓練時,為了更加顯著的訓練效果而追求大重量,卻沒有做好對手腕的保護,身體重心也沒穩定住,將啞鈴抓起來的瞬間隨之而來的便是一陣強烈的刺痛感,但他當下只覺得疼痛是正常過程,是身體還在適應新的強度,久了應該就會習慣了。沒想到在訓練結束後,手腕傷勢已經嚴重到連輕微彎曲都疼痛難耐,前往醫院檢查後才發現韌帶已經發炎,為此他休養了將近半年的時間。而這件事也讓他學到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明白健身這條路是漫長且沒有捷徑的,貪圖快速進步卻因此受傷,反而導致原先的訓練時程耽擱,實在得不償失。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訓練,才是健身之路能夠走得穩健長遠的唯一真理。
從原先懵懂,對重訓器材都不甚熟悉的健身小白,到後來實際投身健美比賽,認知到自己還需要更加努力才能追趕上其他選手的腳步,經歷過因為傷病而不能訓練的痛苦等等……睿霖的成長屬實可觀,且時至今日仍對健身保持一貫的熱忱。問及他對自己未來的期許,他說道:「希望自己能在國內健美賽事拿下獎牌,慢慢再去爭取奪冠,倘若能在國內健美圈占有一席之地,我也希望能夠打到國外,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其他健美選手切磋交流,拼拼看能不能成為職業健美選手。」在睿霖的認知中,努力耕耘必能收穫甜美的果實,相信他今後仍會在健身房裡埋頭苦練,為自己所熱愛的事物而努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