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爭議的背後—數字會說話,也會說謊話
ECFA的爭議不休,讓台灣政壇沸沸揚揚,多數民眾並不清楚實質內容,只能從媒體化妝師的報導略知一二;而不假大腦就可以簡單判斷,最令人民在意的是攸關民生幸福的一些重要數據。因為數字「會說話」,民眾早已被灌輸易於接受經濟學上分析、說明社會現象的統計數字;所以政治人物便經常借用「各有所本、有利於己」的數字,來說服不知情的民眾,諸如各種選舉的民調、條例的評估、績效的排名等等。其實說話的數字是無辜的,它只能作為參考,而其準確度則有賴統計專業的能力、說者的良心、以及聽者的智慧。有關「未來發展」的預估,如果統計考量的「背景資訊」不夠周全,那麼一堆數據就只是「garbage in, garbage out」的垃圾而已;而即使是「過去的事實」,數據也會遭人無心之過或有意的偏頗扭曲。
統計數字比較難把握到人性心理學層面,其中又以「時間與金錢」是現代人錙銖必較的兩項重大因素。「時間就是金錢」一語道破時間的重要,許多人碰到問題時,衡量輕重緩急,多半寧可選擇花錢消災,也不願浪費時間。同理,如果在無燈的暗室中掉了十元硬幣,多數人可能就算了,或者摸黑找找看;相信不會有人點燃千元大鈔去尋找。但數據上有原則就有例外,那就是承辦攸關人民財產、信譽、生命,屬於交通、司法、租稅等糾紛案件的公僕。時間對他們而言絕不是問題,因為辦事情就是在上班;即使跟民眾打官司,既不必請假,也完全花不到自己的錢。這些人當中有的更喜歡在暗室中點燃千元大鈔尋找「自己的」硬幣,因為所「點」的不是自己的鈔票,而是人民納稅的血汗錢。
想像一下這個情境,當你接到莫名其妙的罰單或稅單,你應該會想要提出申訴吧!(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冤枉的就會乖乖的接受)。如果稅單申訴不順利的話,恐怕得經過復查、訴願等法定程序,甚至走上民眾最不願意、最害怕的行政法院。
當你不服稅捐稽徵機關不負責任的復查結果,依法可以提起訴願;但是要先繳交復查結果應納稅額的一半,或者提供相當擔保,否則便會遭全額移送強制執行,個人還會因為滯欠超過十萬而被限制出境。申訴期間除了要不定時的請假,浪費許多交通、律師等額外花費,還造成工作上的不便、家人的不諒解,以及個人財務隱私權遭國稅局洩漏的風險。
此外更要面對敗訴(勝訴率很低)之後可能要付出數倍的罰鍰(處罰你不聽話、找麻煩);萬一勝訴了也別高興得太早,因為國稅局不喜歡認錯,很有可能換個名堂繼續開單。即使歷經多年的行政救濟,求助無門的最後一線希望—監察院幫你調查而且糾正國稅局的不當,國稅局卻仍然不痛不癢、視若無睹,繼續開單給你。請問有過這種慘痛經驗的你,下次再碰到類似的狀況,如果開單金額還在容忍的上限,考量時間及各種有形無形的成本,你會怎麼做?
主管稅捐稽徵的 次長曾公開提及,全台目前上千萬件的稅捐開單中,僅有一萬件的復查、四千件的訴願;由於復查、訴願的比例甚低,顯見財政部為了「疏減訟源」所做的努力成果,這誠然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官員。「數字會說話,也會說謊話」,他似乎沒有將心比心,了解國人「時間就是金錢」和「民不與官鬥」的傳統觀念,更沒有體會遭受慘痛稅務纏訟者的心情。
這項「成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算得上是欺壓百姓、麻木不仁、不食人間煙火的天大笑話。可惜一群精打細算的文官,眼睛被錢蒙住了,不斷在燃燒國家「民心之向背」的無形財富,聰明反被聰明誤,機關算盡到頭來卻是大愚若智—「燒千元大鈔尋找十元硬幣」。依據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公布,至民國98年10月底止,全台有420萬件遭強制執行的欠稅欠費案,這個數據「欲語還羞」,國稅局真的該正視究竟其中有多少違法濫權、執法過當、侵犯人權的稅單?稅災氾濫若不解決,台灣將正式進入「稅吏誤國」、圖利國庫「黃金」的十年。
在法務部為了整飭司法風紀、掃除不肖司法官所執行的「正己專案」稍有「成果」的同時,老百姓對於「司法人權」除了拭目以待,還要自我覺醒於震怒的「官腔」;更期許立委及監院諸公也能即時深入調查「租稅人權」,並做出適當行動,以拯救稅民於稅災土石流之中。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