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劍山山頭上的長鐵劍 當然要留啊!
大劍山山頭上的長鐵劍 當然要留啊!
什麼東西不屬於山上的?除了岩土、林木、草被、溪流及野生動物外,還有什麼是屬於山的?如果以所謂的「無痕山林」的標準來嚴格檢視,有哪個國家、哪地區域完全做得到?山屋、營地、人砌步道、三角點(測量的階段性任務已了)、宣導牌、標示牌、方向指示牌、里程樁等哪一個都不是「無痕山林」裡「不該有」的東西?但為什麼還有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因為需要、因為安全需要、因為觀光需要,不得不有的基本且簡要設施!
百岳老查登山幾多年,深知山林被開發、被破壞得很厲害,政府有關當局應該慎重其事,否則山林一旦被人為不當開發而破壞之後,很難回復其本來面目,甚至會引發一連串的災難?這點政府最該嚴予把關,絕不能只圖眼前小利而與財團狼狽為奸?至若山友及一般遊客的「危害」,其程度還是有限,但還是不能「以惡小而為之」,也必須持續宣導、教育、舉發並開罰為手段,以遏止不當之「壞習慣」或貪圖「便宜行事」之心態,盡可能朝向「無痕山林」的期許而努力之!
「歷史遺址是全民的資產」,至於如何認定「歷史遺址」更應審慎鑑定之,不能單憑公部門或國家公園管理處內的幾個官員說是或不是而定?就像雪山翠池旁的小小土地公廟及其神像,被雪管處擅予移除之一般?該土地廟早在雪管處成立前好多年,於諸多山友認為有其必要時才予以設置,期間、其間提供登山者深入山域的一個「心靈寄託」,這已無關不同宗教信仰之分界,正如以前大夥入山作長天數之縱走,逢林道旁之小廟時,資深嚮導會帶領大家雙手合十地作心靈上的虔拜與默禱(自由參加),就百岳老查之觀察,此時不同宗教信仰者大多會一塊作雙手合十的動作,至於其心裡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就不得而知了!
今日(2021.10.02.),自由時報一篇由「城南文史工作室」負責人李道勇先生所撰《大劍山鐵劍 當然不能留》的讀者投書文。略以:「最近雪霸國家公園的大劍山山頂三五九四公尺三角點,竟出現兩把鐵劍,一為實心、一為空心,這兩把鐵劍的去留,管理處徵詢保育志工意見,有的志工認為鐵劍較重,不會被強風吹落至敏感區影響環境生態,且鐵劍非固定設施,也未印有商業標誌等廣告,山友登頂時,可持鐵劍創意拍照,建議保留在山頂;但無痕山林運動發酵,許多志工認為山頂不應放置任何人造物。」李某進一步認為「大劍山留或不留鐵劍,無容質疑要從『無痕山林』的大原則來遵守,否則雪霸處不用將全台最高的雪山翠池土地公請下山安奉」云云。我們絕對支持「無痕山林」之基本要求,但「無痕山林」也不是聖旨,更不該是鐵板一塊,將之無限上綱上領,而無彈性的「凡不屬於山的」都該去除而後快?
國家公園或公部門做不到或沒做到的,由山友合力有限度且以不太違背無痕山林的原則下,勉力促成之,如百岳裡有些無三角點設置的山頭,由山會或山友出錢出力的,用不鏽鋼柱把它「補齊」,誰曰不宜?數月前,在網路上看到山友在大劍山頭上「揮劍比武」畫面,會心一笑且納悶以現在雪管處的「不通人情」情況下,此情此景能留幾多時?果然今日李某以「無痕山林」的大帽子投書反對大劍山頭上,由山友出錢出力所揹上去的兩把長劍。雖然百岳老查登大劍山好幾次也很在意「無痕山林」之推動,但並不認為該兩把劍必須移除或消失。正因為這兩把劍,讓一路辛苦攀登上來的山友們,在揮劍架勢中解消了一路的疲憊感,讓整個縱走艱苦行程有個輕鬆的畫面與回憶,為什麼又要將之移除呢?
~ 百岳老查 2021.10.02.
附 記:
本大劍山頭上之長劍照片引自2021.04.21.UDN新聞網(引健行筆記),是山友Lin Hsien Chih在攀登大小劍時在大劍山頭所拍攝(百岳老查稍作處理)。Lin兄表示,「海拔3594公尺大劍山,山頂留有兩隻長劍,一把彷彿楊過用的玄鐵重劍十分沉重,很佩服拿上來的人,另一把則是塑膠劍。」敬請雪管處用輕鬆、寫意的心態來看待這支長劍的留存在山頭上。
百岳老查回應1:
山友Michael Sone 留言說:「日本北阿爾卑斯(飛驒)山脈的劍岳山頂山也有長劍。神社前方有黑色的劍,不過沒有台灣大劍山上的威力。」百岳老查回說:「按照台灣官員的思維,日本『劍岳』山頭上的這座『小廟』早就被除掉了?真不知到雪管處官員腦袋裝的是甚麼咚咚?」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