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傘動人 紙傘工匠傳技藝
來到美濃,除了能感受到純樸的氣息外,當地客家人也靠著一雙勤勞的手,打造出了美濃紙傘的地位,讓現今大眾只要提到紙傘,自然而然的就會聯想到美濃,雖然老師傅們逐漸凋零,但仍有不少堅持傳統的紙傘工藝家,替老紙傘注入了新的創意。
位於美濃鎮中山路上的廣德興紙傘店,是美濃歷史最悠久的老字號,走進店內,迎面看見有位埋頭在紙傘堆中認真工作的女人,她就是老闆娘朱雅蓮,雖然身為女性,但她做起紙傘的熟練程度卻一點也不輸給男性,從製作紙傘的傘骨開始到最後一個步驟,都可以看到老闆娘精湛的手工。
朱雅蓮表示,會學習做紙傘,全是因為對紙傘有一份熱情。也想把這份代表美濃的文化傳承下去,於是就向自己的老公,也就是老闆學習。對於自家出產的紙傘,朱雅蓮也自信的說:「我們家的紙傘和其他家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手工作的工比較細,而且上面的圖畫也很漂亮。」
在早期的客家村落,紙傘主要是用來擋陽遮雨,同時也是婚俗傳統禮儀中不可或缺的用品,而紙傘的「紙」與「子」諧音,所以女性論及婚嫁的時候,女方會以兩把紙傘當做嫁妝,有「早生貴子」的含意在其中,而「傘」字當中有四個人,是象徵著「多子多孫」的意思,傘面張開為圓形,則是祝福新人的生活美滿「圓滿」。
美濃油紙傘的特色之一即為傘面繪製的各種圖畫。較早期的傘面圖畫類型為,蘭花、牡丹花、梅花,等代表特殊意涵的花卉,或配上蝴蝶、鳥類代表雙宿雙飛的隱喻。或者為山水風景圖,描繪高山、流水的景色,或有文人於溪邊垂釣或於涼亭內吟詩。
美濃紙傘的製作技術,相傳大約是在日治時期引進的,最興盛的時候,美濃地區有二十幾家的紙傘廠,每年的產量約兩萬把以上,但在台灣發展工業後,輕便易攜帶的洋傘普遍取代了傳統的紙傘,使得紙傘工業日漸蕭條。不過,由於近年來觀光事業的發展,紙傘脫離了原本實用的價值,走向與觀光結合的商品文化,成為了遊客的精美收藏品,意外開拓了美濃紙傘業的另一片春天。
近年來紙傘業景氣低迷,只有在星期假日時會有遊客來買紙傘,為了在尋找紙傘出路,朱雅連很贊同從教育和觀光方面協助紙傘產業的再興,像現在除了完成客人預訂的紙傘外,也指導學校做鄉土教學的課程,不僅將傳統工藝品的文化傳承下去,也可以增加紙傘的銷售出路。
雖然現在紙傘業為了增加產量,有的製作過程已使用機器取代,製造的分工,也由原先的四個部分的分工,細分成了十二個工序,目的就是在加速製傘的速度,但朱雅蓮表示:「即使有了機器,還是會堅持完全手工製造,因為手工和機器的質感就是不同,雖然過程較為繁瑣,產量也不像機器製造的多,但是做完一把紙傘時,不僅僅有成就感,也能將美麗的紙傘工藝品讓大家欣賞。」
創作過無數把紙傘的朱雅蓮表示,她自己做過的那些紙傘,每一把都喜歡,因為每一把傘裡,都有她的用心,也希望能透過傘上細緻的繪畫,把美好傳遞出去和大眾分享,讓大家以後想到美濃,不只會想到有好吃的美食,也有著美麗復古的傳統工藝。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