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學齡前,是孩子最可愛時期!

2021/01/08 17:55
2,697次瀏覽 ・ 1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每個孩子選擇了父母來投胎,或許是一念之間的決定,或許是夢寐以求的結合,也或許是父母求來的(有些宗教是可以如此),更有的是來對父母報恩、報仇的(有宗教這麼說),或許是沒有選擇的權利,誰也不欠誰、、、等,這些說法都是為了要解決某些的期待因而產生的,也都因人而異,我們把他歸類於父母對孩子前來的一種想像,多少有一種期待和釋懷的味道,人之常情。

如此的說法,若我們把她當真來奉行不止,就會影響父母對孩子在教養上的作為,也就失去對孩子客觀的尊重,便無法營造孩子的無枷鎖生活的自然空間,凡事已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如此父母的施教和看法已先受框住,孩子不是受到引導成如此結局,就是適得其反形成反骨,而變成很難教導。

所以我們在談親職教育,應當要排除個人的想法與偏見及宗教的一些見解,第一個重要因素是對有生命個體的尊重,把她當作一張白紙,這一張白紙是在父母陪伴下完成彩繪人生,有時是父母參與式的完成,有時是孩子透過自己探索、成長、隨意、想要的表達彩繪的,這些色彩都會留在孩子的心中,成為孩子彩繪自己的一部感受和成長的記憶庫,任她不斷地在人生的旅途中填入和提出。

照片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越尊重她時,她會回頭來,也會越尊重父母,於是在生命中建構了一個灰色地帶,這個地帶因人的不成熟和姻緣不足下產生,凡事都不會太絕對,是可以有討論的空間,於是很多重要的決定都是在此模式下決定,很多各種觀念都會在此討論中慢慢建構,於彩繪的色彩越來越清晰與各種顏色的交織,彼此感受到人生的各種互動中相應的自然暢通,於是所有的際遇都是值得的,都是正向的思維後才能擁有正能量的成長。

擁有灰色地帶的人,她會認同人生都有太多的不足,無法用情緒表達所能獲得的,她是需要與時漸進的成長,需要保持一顆感恩和單純的心,和人保持等距來建構人生,成為很重要的人生議題。

尤其是父母,應當要認識學齡前孩子的行為特質是什麼?我們不必一定要去記書本所說的內容,但我們可以在未結婚之前,去參與親朋好友家庭有小孩的活動,甚至去保母去照顧孩子看看,或當志工帶領孩子活動等多種參與,便可以多所了解孩子,及至自己結婚生孩子,或再生第二、三胎時,便可以證實學齡前孩子的行為特質是什麼?也讓自己更能順暢地與孩子互動和實踐教養的工作。

依照自己的經驗再配合實際的參與,書本上的紀載是可以來參可用的,也就是統括性的描述孩子的特質,但也要因不同情境而有所輕重與分別,不能過於堅持成為執著的個人認為,唯一可確定的是此時期孩子,是較野性的,較無大無小,充滿活力,學習旺盛,不知天高地厚,較不受規範和控制。

照片

其實,如上所說:「當孩子感受到父母越尊重她時,她會回頭來,也會越尊重父母。」依此原理,孩子學習與成長的好壞,最重要與最有力的影響者便是父母的言語和行為,孩子會依此採取正向或負向的學習與表達。孩子若是正向的學習便是在雙方可以溝通、理解和互動出好的成果,成為日後相處和溝通的基礎;若是負向的學習,則是單方或雙方陷入情緒與憤怒、壓抑、控制、傷害等後果,成為雙方每一次都要證明誰比較厲害和如何贏得勝利,或許孩子還小,技不如人,但無法得逞時壓抑收場,壓抑久了便成為心理疾病;若得逞時成為習慣必然的爭贏,則未來的人生將失去柔軟的幸福,必不是家長教養孩子的目的了!

父母是大人,孩子是小孩,大人本就較有大量,孩子才能成熟成大人後,也會具備有大量的胸懷,於社會和工作中也較能成熟地來看待和處理各項事務與人際了!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