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山致敬 一放就亂 一收就死?
向山致敬 一放就亂 一收就死?
※ 該管起來就能夠迅速地管起來,該放開又能夠有序地放開,收放自如,進退裕如,這是一種能力。(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020.03.31) ※
山,在戒嚴時期(1949.05.20.~1987.07.15.),它被政府給收起來了、給關進了鐵幕?一般人想入山去爬山,套句2008年台灣總統選舉時一個熱門話題,那就是宋楚瑜的媽媽住所的廁所「連門都沒有」(見2008.02.25.TVBS新聞)?山域處處是管制區,真是有路沒門,關柵森嚴,柵門前置重兵,門後嚴法伺候?只要你敢偷溜進去,被逮到就有苦頭吃?戒嚴38年來,山域一片沉寂,準確點說是一片死寂!腳底發癢的登山客除了「心嚮往之」外,又能奈何?本以為解嚴之後,山門會打開、大開,但是登山界望斷秋水,整個政府好像沒人在管山域(又似乎有些單位搶著管登山),昔時管制措施「不動如山」,戒嚴解嚴干山、干登山客何事?嗚呼哀哉!
權益是爭來的!登山似乎不是「天賦人權」?遲至2019.10.21.行政院蘇貞昌院長宣布政府山林政策除國安及生態保育區外,以全面開放為原則,以此「向山致敬」!這個破天荒或石破天驚的宣示,簡單明瞭、一步到位而趨近「民之所欲」,大受登山界的熱烈支持與敬佩!台灣的山域一時呈現百花齊開、百鳥齊鳴景象,又逢今年初全球瀰漫一股「武漢肺炎(新冠病毒)」的威脅下,國不能出,團體室內聚會又受限制?因此,閒暇時一窩蜂的往山上衝衝衝,山區日益菜市場化?安全問題、品德問題「層出不窮」,有人憂心這已經衝出問題來?無不呼籲要好好管制一下!管制,這不是走回頭路嗎?正如前蘇聯解體之後,政制改變而社會出現一些較自由的「亂象」,少部分人頗不能適應(已被高壓政權馴服到定型了),反而懷念起以前蘇聯共產黨的專制統治?
在蘇院長宣示後,行政院還表示,「台灣山岳環境是向自然學習的最佳場所,過去因歷史因素或安全為由禁止入山;再加上登山界反映登山服務環境未能與日俱增進,與先進國家相比尚有改善空間。」今天有這麼多國人上山去「向自然學習」,是該慶幸並鼓勵,又何必杞人憂天?一時的亂象並不代表爾後也會一直亂下去?錯誤、失敗、甚至付出生命代價的登山案例時有所聞,每一則類此新聞就是一種社會教育、一種山林教育,加以有關當局或社會團體的疾呼與宣導,相信這種所謂的登山「亂象」,會漸漸減少但不會滅絕?
「管,是因為穩定壓倒一切。放,是因為發展是硬道理。」戒嚴時,我們登山界真的「不得其門而入」,被管怕了?好不容易挨到「向山致敬」的全面開放,活力、張力自然就會全面發展起來,準備好的、沒準備好的,都搭上這班車,以致車內出現擁擠現象,車上又過於吵雜與五味雜陳?也唯有期待疫情趨緩恢復平常生活後,相信就會有一大部分窩回到「溫室」裡去,山林的壓力或登山的一些狗屁倒灶事,極可能就會減輕許多?故百岳老查並不以目前登山亂象為憂,但面此情況下,政府仍須扮演一些積極性的腳色,多加教育及宣導,各登山社團乃至於登山個人,都要發揮一丁點正面影響力,仁者樂山,「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如果用登山的角度來詮釋,即為,樂山的仁人,除了讓自己站起來,同時也要幫助其他山友站起來;自己能夠到達目的地,也要幫助隊友能夠攻頂達標。凡是登山諸事宜就近能以自己作譬喻、作對比,進而推己及人,可以說這就是實行登山仁德的好方法了。愛爬山的你,眾善奉行,諸惡莫作!
面此被認為是登山亂象的今日,有一部分人「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但百岳老查始終以為這現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亦即,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隨著時間及疫情之趨緩時,自然能導回常軌與常態。至若建立一套登山健行、山林遊憩兼具觀光發展的「創新管理制度」,因牽扯層面極廣,非一單位或一部門所能處理的?因此,如何透過建立管理制度來引領山林遊憩相關產業的創新發展,並能夠結合在地文化、生態與相關行業的策略目標、資源配置等等,達致「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之平衡,將是未來相關產業的生存、精進、發展的基礎核心。這樣的期待會不會太過烏托邦?政府加油!登山客加油!
~ 百岳老查 2020.11.16.
附 記:
一個制度的變革就像車子在轉彎時,不但速度會放慢而且還會發出怪聲音?如果此時又適逢一些外在大環境的影響,產生陣痛與不適應,在所難免,但也不能任由這些所謂的「亂象」,遲滯山林遊憩相關產業的正常發展!在政府還沒訂出合理可行的管理辦法前,登山社團及登山客大家都要好自為之,留給山林生態一個乾淨的環境,才是登山人愛護山林的本色!本照片是百岳老查於2007.03.15~27.的那一趟「南三段連走馬博橫斷」之旅,周姓隊友這雙登山鞋脫底,十多天的山行就靠這樣綑綁撐過來,也算是另類的登山奇觀?台灣的登山政策或法規就像這雙脫底登山鞋一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修修補補又三年?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