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歐盟減碳新運動 讓建築產業更永續-低碳生活部落格

2020/11/12 17:25
2,250次瀏覽 ・ 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要降低建築碳足跡,慎選建材是關鍵。歐盟在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和2050年碳中和目標的驅使下,已經開啟建築材質革新的討論

照片

位於柏林Lynarstrasse以木造為主體的公寓(圖:Residential building Lynarstraße

  建築業是世界數一數二的自然資源消耗者,有高達60%的初級自然資源被投入在建築和建設當中,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更是無法想像。這也是為什麼國際上已不再單純提倡「綠建築」,而是更進一步追求「淨零碳」和「淨零耗能」建築。

 

新包浩斯計畫  引領建築走向低碳

  要降低建築碳足跡,慎選建材是關鍵。歐盟在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和2050年碳中和目標的驅使下,已經開啟建築材質革新的討論。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先前指出,歐洲的建築目前仍多以鋼筋和水泥為建造基礎,至少貢獻了40%的溫室氣體!她認為歐盟需要開始思考使用自然建材,或以接近自然運作的原則,來打造永續建築,因此大力推廣一個包浩斯計畫(Bauhaus)(以簡潔、對稱、抽象、規則等概念發展出的建築設計)。

  接下來兩年,歐盟將會要求成員國將包浩斯計畫付諸實踐,裡頭重點包含應用自然建築材質、增加能源效率、打造能改善資源運用的智慧革新等。

照片

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力推包浩斯計畫(圖:European Commission, A New European Bauhaus: op-ed article by Ursula von der Leyen,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建材永續化  可成為城市抗暖之利器

  不過,在馮德萊恩提出包浩斯計畫之前,其實建材的減碳效益已被多國認可。像德國全球變化諮詢委員會(Wissenschaftlicher Beirat der Bundesregierung Globale Umweltveränderungen, WBGU)2016年出了一份報告(Humanity on the Move: Unlocking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Cities),將建材認定為城市對抗氣候變遷的一項利器。

  在德國,80%的建材還是以鋼筋水泥和鋁為主,不僅碳足跡高,又難以回收再利用,廢棄之後占了全德國約54%的垃圾量!另外在目前德國的建築物中,可以回收的金屬建材中只有大概10%,這些不永續的利用,讓德國有30%的總體溫室氣體,是來自於建築產業的貢獻,也無怪乎許多城市認為要減碳,可以從改變建材開始。

  去年,柏林市政廳便決定在其2030能源和氣候保護計劃(Berliner Energie- und Klimaschutzprogramm 2030)下,增列了「提升用木材建造」的比例。木材不僅輕巧,可以縮短建築的時程,同時還可以固碳;廢棄之後,也能回歸大自然。

 

建築要減碳  學界呼籲納入生命週期評估

  同時,學界對於讓建築產業永續化這件事,也激發不少討論。幾個被提出的原則,包括減少對非再生能源和原始自然資源的依賴、降低對原始自然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確保使用者的福祉和基本權利(足夠的空間、陽光等)、增加永續建築市場的競爭,都是帶產業邁向永續的必備條件。另外許多學者也不斷呼籲要將生命週期評估(Life-Cycle Assessment)納入建築永續化的指標之中。從建築的製造,到拆除和回收的完整循環裡,去計算中間的資源消耗(能源、水、物質)和污染產出(空氣、土地、水、廢物等),比較能夠讓人更清楚了解建築與全球暖化、有害毒物(對人類和生態)、能源消耗、資源消耗等之間的關聯性。

照片

生命週期評估圖示(圖:Sustainability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 2016)

  不過即使學界已有廣泛的討論,離實際應用在建築產業仍有一段距離。其中最大的挑戰莫過於許多數據的取得(例如:在建築過程中水污染的數據、生態破壞的程度評估、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等)。另外在執行過程中,還需時時監控和更新這些數據的變化。

  而要落實評估,社會參與、建築產業的創新當然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政策與法規來協助和監督這些永續標準的落實,希望歐盟的包浩斯計畫在實行過後,能清楚為建築永續畫下路徑。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