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巨流河
作者:齊邦媛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16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63719
裝訂:精裝
巨流河,
位於中國東北地區,是中國七大江河之一,被稱為遼寧百姓的「母親河」。
南濱渤海與黃海,西南與內蒙內陸河、河北海灤河流域相鄰,北與松花江流域相連。
這條河古代稱句驪河,現在稱遼河,清代稱巨流河。
影響中國命運的「巨流河之役」,發生在民國十四年,當地淳樸百姓們仍沿用著清代巨流河之名。
本書的記述,從長城外的「巨流河」開始,到台灣南端恆春的「啞口海」結束.........
作者齊邦媛的父親齊世英──民國初年的留德熱血青年,九一八事變前的東北維新派,畢生憾恨圍繞著巨流河功敗垂成的一戰,渡不過的巨流像現實中的嚴寒,外交和革新思想皆困凍於此,從此開始了東北終至波及整個中國的近代苦難。
作者的一生,正是整個二十世紀顛沛流離的縮影。
一句話, 就可以吸引人花幾天的時間, 細心翻過厚厚一本書的每張書頁。
我們處室主任, 向我推荐這本書時, 描述了書中讓她最動容, 齊邦媛教授描述她祖母的一段話: 『…幾年後, 我們由漢口顛沛流亡許久到重慶, 輾轉得到她逝世的消息, 我始終很難相信, 那冬天抱我的溫暖身體會變冷。』 (不過她只有看前面幾篇, 尚未看完就先借我了….不然會有更觸動人心的句子)
我喜歡簡媜的文字, 喜歡龍應台那添加場景感覺的描述, 所以我也相信, 這本書不能錯過, 即使它實在厚得像遠東英漢字典…
整本書, 是齊邦媛教援以她的一生, 在中國的歷史大洪流中, 經歷的一段又一段故事。不再侷限一九四九的國共紛爭, 從軍閥割據, 日人侵華, 八年抗戰, 國共內戰, 到遷台偏安, 白色恐怖, 十大建設, 文藝運動。她的一點一滴, 正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在讀完書的前面篇章時, 我有一種『未央歌』的感覺。年輕的心靈, 在戰爭的洗禮下, 仍然渴望求知的精神。即使砲聲轟轟, 朝不保夕, 純真的靈魂仍然在學校的生活中, 恣意地汲取生命的精華, 不容有一絲的錯過。
如果說最大的感受, 應該就是像『駱駝移動圖書館』一般, 身處在這個寶島的我們, 要十分慶幸能夠有書讀, 而且俯拾皆是。對於資料的需求, 是這樣地方便不費力, 透過網路我們可以得到最新的世界訊息, 而書本及文字不是有權利或有錢的人才能享受。能夠閱讀, 何其讓多少過去的人羨慕不已。身為幸運兒的我們, 又怎可不好好珍惜手中的機會??
但老實說, 我並沒有感受到書本外夾頁上所寫的副標『讀了這本書, 你終於明白我們為什麼需要知識份子』…
我讀完前半段, 還是不明白…
我猜大概是因為知識份子在一九四九那個年代, 仍在傳遞著知識, 所以很重要吧!!當然這只是個人勉強硬掰的猜測罷了….
但是讀到後半段, 我想我了解了….
先跳離此段, 談談一部片子『穿著 Prada 的惡魔』
片中 Anne Hathaway 飾演的(女僕)秘書在看到Mary Louise Streep評論服裝搭配, 助理對於兩條近似的皮帶表示 – 差很多, 很難選擇時, 忍不住珊笑。Mary Louise Streep 毫不客氣地修理她…
一件廉價外套的藍色, 豈是個隨機出現的產物。沒有上游的創意設計, 帶動流行, 今天可能躺在廉價賣場的就不是這個顏色。不要忽視前人帶來的影響。
而在巨流河中, 知識份子在台灣, 就是發揮著這股力量。
一篇又一篇的台灣文學, 出版, 英譯。也許你我都曾看過些許(因為不是專業文字工作者, 所以不能說看了很多…), 也曾因為書中的某些觀念, 而有激勵, 反省, 甚至重訂了人生的目標。這不是偶然的, 我們在閱讀書中的文字時, 也許在我們的想法中, 是將作者的思緒透過視覺在腦海中做匯整, 但是沒有知識份子的引介, 出版, 沒有知識份子的篩選, 編篆, 我們接觸到的可能就是迥異的內容, 而對書有著重新定位的想法。
同樣的道理, 也在工程建築上…
我們崇敬那些炸山開路的勞工, 感謝設計企劃的工程師, 我們謝了勞力與勞心的直接的工作者。但是有沒有人告訴我們, 他們是怎麼完成十大建設的, 鐵路的電氣化, 在人工時代的狀況, 要怎麼規劃整個系統??送給夫婦兩得子的禮物, 竟是厚厚的鐵道系統原文書, 而兩人為此禮居然也是感激不已, 除了知識份子對於學識的渴求外, 別無他解。
如何引進國外的資訊, 又如何將這份資料傳遞給所有的工作人員讓內容化為實際的行動及工程。倘若沒有知識份子有心且有力地去做, 我們直至今日, 都仍無法享受這股便利。
在教育上,
在政治上, 亦然, 而且更有甚者。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如果知識份子在這兩條路上, 走偏了…
會引導一個國家, 千千萬萬的人民, 走向什麼樣的方向??
你能想像嗎??
在這本書中…
我們看到了知識份子的價值及重要性
我們也了解到, 有一天當我們成為知識份子中的一員, 我們代表的又是什麼樣的形象, 擁有什麼樣的影響力。而至此, 我們學會謙卑…
最讓人難忘的一段, 是齊邦媛教授回到上海, 拜訪在病榻的同學巧珍, 她說: 知道你要來, 我一直在等著。
…她從枕下拿出一張紙, 隆重地, 像玫迎賓辭似地唸杜甫<贈衛八處士>詩: 『人生不相見, 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 共此燈燭光。少壯能幾時, 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為鬼, 驚呼熱中腸。…』她氣息微弱地堅持唸下去, 直到 『明日隔山岳, 世事兩茫茫。』我俯身在她床沿, 淚不能止…
我也留下了淚, 這首從國高中就讀過的詩, 在現實的映證下, 是何等的滄桑, 何等的淒涼…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