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補習文化
(記者 尹冠鈞 潘友傑 報導)
在台灣的高中生有補習的大於沒有補習的,除了升學主義之下的考試制度所致,也因為大部分的科目迫於進度壓力,使學校的老師們無法講得很深入,尤其是數理方面的科目,很常考試的題目都難於平常上課的題目,因此大部分高中生會選擇補習。社會科目會去補習,主因是大部分高中生不太會整理老師所講的內容,所以選擇上補習班以取得詳細的重點整理。
依照數據調查,高中生的課外補習比例是75.6%,就算是高中職或五專也有43.6%,歷年來就算教育部將課程簡化,補習比例依舊居高不下。 我們在訪談中發現,滿大比例的同學,都是自己決定是否要補習,其中的理由是希望能得到一些學校無法提供的資源,也有人認為,補習班的進度超前,可以先做預習,幫助自己在學習上有充分的時間進入課程。
另外主導性比較強的父母,可能在小孩的學習過程中,就已經事前安排好各項課程的學習,但也有比較開明的父母,採取民主管教,自己的學業應該自己負責,由自己評量是否需要去補習班聽課,父母跟兒女一起商量之後再作決定。更有其中一位受訪者的家長表示,學習需要主動,不見得在補習班才能學習更多更廣,除非小孩自己願意,不然學校上完八小時,又去補習班坐兩三個小時,這樣的學習效果有比較好嗎?加上有的學生有了補習班,學校課成好像就不重要,這樣有點本末倒置,反而讓補習的美意被曲解了。
總而言之,我們受訪的大部分比例,都是學生都是自己決定是否要補習,很少有不是自己決定的。高中已經不是義務教育,既然選擇升學之路,就要為自己的前途負責,不要一味地跟風去補習,抑或有著相信補習一定能讓我成績更好的迷思,找到自己最好的學習模式,才能幫助自己成長。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