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在地的拼布 邱碧蘭個展

2009/12/31 17:46
5,22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靜報記者 林怡蓁/台中報導】「我試著克服布與筆的差別,讓布不再只能做制式的作品。」有別於西方文化,邱碧蘭從傳統的中華文化中找尋創作元素,跳脫了市場拼布的風格。「邱碧蘭拼布個展」十二月二十六日至99年元月六日在台中市文化局文英館展出。

邱碧蘭認為人生就是一幅畫,每個人都想把自己的畫畫好,但卻不知道如何下筆最好。有些人不相信布的縫製可以呈現出如此多的效果,她自信地說:「但我做到了!我的作品獨樹一幟,而且獨一無二,完全跳脫過去市場日式風格的作品,為拼布開創另一個全新的方向。」

邱碧蘭從小就對於縫縫補補感到興趣,在民國七十九年時接觸到拼布,拼布成了她公餘、家庭生活的一部份,從竹南國中退休後,更專精於拼布的研究。邱碧蘭是慈濟功德會的成員,也是客家人,又由於所居地竹南擁有全台最大媽祖塑像的龍鳳宮,高達136尺的宏偉媽祖塑像,為該宮最大特色,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天上聖母像,像高12層樓。因此她的創作脫離不了客家文化、宗教等元素,所有的相關海報圖案、廣告圖騰甚至生活都成了她的作品內容。

八十七年,邱碧蘭開始從事社區學院教授拼布,當時的教具都是外來的拼布,有一天從事文化局工作的朋友隨口一句:「金銀紙的圖騰應該可以用拼布來表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念頭開始在她的腦海中成形,她思考如何跳脫市場拼布的風格,用外來拼布的技巧來表現自己的文化,創造屬於自己的風格。剛好她住的地方是竹南,竹南的中港原是金銀紙的最大產地,值得好好保存利用。因此她開始從事金銀紙的圖騰創作,並思考從傳統的中華文化中尋找創作元素。
 
她最驕傲的作品《佛光普照》是高難度的挑戰,靈感來自大陸「雙面繡」,其兩面都是正面,臉部神韻的縫製不能有絲毫的偏差,一面在光線投射下,將由佛像射出金色佛光,邱碧蘭充滿自信的說:「沒有使用金線或金粉等任何金色的材質逢製,相信嗎?」

照片

而花最多心力的《降龍觀音》在縫製時,時常會把布弄髒,總是髒了再洗,洗了又髒,沒有靈感時就放下,等靈感來時再繼續創作,在創作過程中時常會有新的省思出現,就這樣花了四年的時間完成一幅拼布。

在創作一幅拼布,因為多為自學,每一個作品幾乎都放在電腦桌面天天看,直到思考出該用何種拼布技巧才能呈現,之後才會動工,「《星雲大師》畫像整整看了半年才動工呢。」由於大多布料都來自進口,邱碧蘭認為不同的民族應該具有其民族的顏色,「經常必須為一幅作品的布料四處張羅,那是最費心費力的。」她嘗試自己手染布,期望未來能用自己的手染的布來創作。

從事油畫、書法等藝術創作的觀眾曹銓群認為邱碧蘭的作品「跟別人不一樣,可稱是一幅畫。」認為她所創作的不像一般飾品、包包,她的畫是具有豐富的想像力。曹銓群最近剛從事拼布創作,當她看到邱碧蘭的作品時,發出驚嘆的聲音,「主要線條都很平均,細很細,粗很粗,藉由線條表現立體,很有創意。」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