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徵健康捐?民眾業者盼政府慎思
【記者陳品歡/綜合報導】
洋芋片、汽水未來也要課捐?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規劃的「健康促進草案」,擬對高熱量、高脂肪等食品課徵健康捐,初步將針對包裝食品做起。對此,民眾及業者 紛紛表示不贊同,認為課徵健康捐,並無法達到國民健康局欲改善國人飲食概念的立意,反而影響民生消費,質疑其治標不治本,最終獲利者只是政府本身。
國民健康局日前草擬對不健康的包裝食品課徵健康捐,食品業者陳小姐說道,政府一開始只對合法廠商的包裝食品下手,實在不合理。而散裝食品、路邊攤小吃及 速食業者尚未在健康捐的範圍內,業者認為本身的包裝食品都有明確的營養標示,不像一般小吃未標明營養成分,政府卻以執法困難為由,暫不規範路邊攤及小吃。 飲料業者柯先生指出,政府高呼民眾多消費以刺激景氣,卻又制訂法案徵收健康捐,價格高漲後消費者購買的數量一定會減少,感覺政府自相矛盾。食品業者斥之此 為政府巧立名目增加國庫收入,最吃虧實為消費者。
日後消費者若想吃洋芋片,可能須多花點錢才能買到。記者陳品歡/攝影
對民眾而言,健康捐為圖利政府的作法。民眾龔小姐說道,就算國民健康局對洋芋片課稅,仍不會減少她想吃的欲望,政府欲以課徵健康捐提升民眾的健康意識根 本不可能。由於國民健康局尚未說明健康捐課徵的確切金額,民眾反應課徵健康捐如同變相漲價。通訊三周同學認為,原本一包二十五元的洋芋片,加了健康捐之後 需要多付錢才能買到,想吃的人還是會買,但這些多出來的錢卻是被政府給吸收。對消費者而言,增加健康捐的包裝食物只是將稅收轉嫁到民眾身上,無法具體改變 民眾吃不健康的食物,健康捐的基本立意似乎沒有發揮效用。
「不健康食品課徵健康捐」計畫於民國一百年上路。中正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王騰坤認為,雖然國民健康局的立意很好,但是以「課捐」的方式教育民眾不要購買 不健康食品,為錯誤決策。國民健康局以菸捐為例,自實施菸品健康福利捐之後,平均吸菸人口減少三十萬人,可見此舉有益民眾身心健康,因此認為對不健康食品 課徵健康捐,也能達到同樣效果。王騰坤表示,菸品對人體有害無益,不能與食品劃上等號,包裝食品皆有清楚的營養標示,民眾購買時都會有自覺選擇。王騰坤建 議政府應先從教育開始,像是告訴兒童不要仿效卡通人物愛吃漢堡等垃圾食品,從小教育民眾認識營養標示及每人一天的營養攝取量,將理論落實而不是紙上談兵。 政府做好配套規劃之後,若仍無法改善民眾健康意識,屆時用課徵稅捐的方式也較不會引起爭議。
面對食品業者及民眾的不滿,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研究員陳延芳回應,健康促進法草案欲提倡國人對「健康」食品的概念,以健康捐的方法提醒消費者,當購買時發 現是高熱量、高脂肪的不健康食品,就會減少購買。國民健康局希望先管理好包裝食品部分,帶動國人對健康飲食的概念之後,才會擴大對非包裝食品課徵健康捐。 至於食品業者的看法,陳延芳表示,此舉也是鼓勵業者能研發更多健康食品,因食物為最容易改變的東西,從食品業者開始建構友善的飲食環境,才能推動國人健康 消費。而對於課徵健康捐為圖利政府的說法,陳延芳認為,若消費者減少選購不健康食品,讓此類型的市場衰退,也就沒有不健康食品需要課徵健康捐了,且政府也 會應用這些錢扶植業者研發更多有益的健康食品。國民健康局認為把關國人飲食健康為其義務,將與專家學者及政府各部門協商討論配套作法。
由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擬定的「健康促進法」草案,提倡以「健康」為基本價值,欲引領社會發展出「產業健康化、健康產業化」的環境,獎勵食品產業研發健康食 品,建構國人對健康飲食的概念,盼透過政府的把關機制,創造健康的社會環境。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課徵健康捐的計畫雖然立意良好,不過多數民眾及業者仍無法認 同以課捐的方式推廣健康計畫,盼政府能夠審慎考量健康捐的施行與否。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