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影片是由「偷吃贖罪」網站所拍攝,他們貌似在推行一種交易,只要戀人或夫妻間願意付一點錢,讓網站媒介的第三人來保持忠貞,就能抵銷掉愛情或婚姻裏 不忠的行為。但其實這個網站是要反諷「碳補償」制度的不合理,他們的論點後來不但上了BBC,也成為英國政治人物質詢的焦點;影片中文字幕由蠻野心足協會 翻譯)
文/江彥生(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行為科學助理教授)、廖桂賢(華盛頓大學博士候選人)
全球 暖化危機籠罩,近年來「碳補償」(Carbon Offset)被視為是個人、企業、或國家的減碳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背後的觀念在於:排碳的傷害既然已經造成,或未來也無法免除,乾脆就付錢請其他人或其 他地區,設法不排碳來幫忙彌補傷害。目前碳補償已經進入市場,成為消費者可購買的「商品」:針對日常生活中會排碳的經濟行為,舉凡買一杯咖啡到搭一趟飛 機,只要多花一些錢,消費者就可以「補償」排碳所造成的氣候傷害。
「碳補償」的確是很有創意的想法, 但是實際效果如何呢?紐約時報十一月十八日以頭版專文討論了碳補償的成效,彙整了專家和業者的意見和經驗,結論是:碳補償並未對「減碳」帶來多大的幫助。
這樣的結論其實不令人訝異。環境傷害的本身因為有外部性效果,難以精確量化,因此也難以精確衡量該花多少錢來補償任何一項經濟活動所造成的傷害。以搭飛機 為例:一架噴射引擎飛機從甲地飛到乙地,背後牽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許不難計算,但是飛機上的乘客要付多少錢才能實際「補償」傷害?這就難以計算了。 大部分的環境專家一致認為,乘客該付出的補償金額其實遠超過一張機票的面額!
碳補償機制 反鼓勵人排碳
姑且不論碳補償這件事在補償金額計算上的精確程度,碳補償其實還可能造成負面效果:讓消費者的實質碳排放量不減反增!某種程度上,碳補償的機制因為給了消 費者「去除罪惡感」的機會,也因此足以改變消費者的行為。在紐約時報專文中,「負責任的旅行」(Responsible Travel)公司的發言人指出:碳補償不但沒有減少搭飛機的人次,反而還鼓勵了人們多搭飛機;因為,若只要多花個三、五塊美金就能「贖罪」,那麼許多人 們反而認為搭再多趟的飛機也不會有罪惡。對消費者而言,只要花點小錢就可以為自己的環境傷害解套,有道是:「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就是小事」,更何況碳補償還 只是小錢而已!
用錢來彌補罪惡或壞事,常造成反效果。約莫十年前,兩位以色列經濟學家對以色列的海耶法的安親班,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 驗。一直以來,安親班老師對學童父母因加班或是塞車等理由,無法準時來安親班接小孩離開,感到非常頭痛。 兩位學者和安親班合作進行實驗,首先花四個禮拜來紀錄家長遲到的頻率,然後接下來的一個月,讓安親班對遲到的家長收小額的罰款,並以分鐘來計算遲到時間。 令人訝異的是,家長遲到的狀況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惡化!學者的結論是:付罰金反而讓人們找到補償罪惡的管道,讓家長不再為「遲到」這件事而對安親班感到抱 歉,等於是讓「遲到」這件壞事成為可以議價的商品。
經濟決策 降低道德約束
碳補償和安親班實驗的例子告訴我們,若將道德上的問題諸經濟手段來解決,並非每次都奏效。道德的約束力來自於內心的良知和自我控制,如果我們深信做某件事 是不道德的,內心油然而生的良知就會控制行為。然而,一旦道德的問題可以用金錢來解決,正如歐洲中古世紀的腐敗教會推行的「贖罪?」一樣,人們內心的道德 感就不知不覺地被卸除了。
腦神經科學和實驗經濟學的研究指出,人類的大腦皮層有兩種不同的區塊,主導日常生活中的決策行為:直覺的、道 德上的、情感上的議題是一種;經濟行為上的、利益算計的議題則是另外一種。研究發現,當面臨私利與道德約束相衝突的情境時,例如在路邊撿到鉅款,猶豫要不 要交到警察局去時,人類大腦的那兩個區塊是同時運作的,至少讓人面臨天人交戰般的決策;但是,當道德議題透過某種機制轉換成為經濟決策時,對個人而言也許 因為是可計算的,決策也就變得簡單多了。當個人所犯的過錯可以相對輕易地贖去,缺乏了源頭的道德約束,對社會整體而言卻是增加了傷害。
環境問題絕對是個道德議題,反映著個人追求短期利益與社會整體、甚至是整個地球長期利益的衝突。我們認為,強調環境問題道德面向,並設法從行為科學的角度來了解人類在環境問題上的決策思維,是一個富有潛力的新方向。
關於作者
廖桂賢,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建成環境博士候選人、美國賓夕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地景建築碩士、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學士。研究興趣在於永續城市的生態水文環境的規劃設計,曾在台灣任職於社區總體營造相關的非營利組織、並曾是西雅圖專門從事永續設計的建築公司Mithun, Inc.裏的一員。參與過多項獲獎的設計規劃案,也已取得美國綠建築協會所頒發能源與環境設計認證(LEED Accredited Professional)。曾與夫婿旅居德國,同時為美濃農村田野學會顧問,今年所出版的《好城市》一書,曾連續幾周站上誠品書店的暢銷書排行榜。
【參考資料】
NY Times 17-Nov-09 "Paying More for Flights Eases Guilt, Not Emissions" by Elisabeth Rosenthal
Greezy, U. and Rustichini, A. 2000. "A Fine is a Price."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29, 1, 1-18.
【延伸閱讀】
《對抗氣候變遷 誰該買單》王茹涵 30-Oct-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外遇中和」Cheat Neutral?》廖桂賢 27-Oct-07 西雅圖凹凸鏡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