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歷史遺忘的烏坵
邊境之境 離島之島 被歷史遺忘的~烏坵
東經119度27分 北緯24度59分 總面積1.2平方公里
『烏坵嶼』轄大坵、小坵二島,兩島相距約1,200公尺,大坵島面積約0.8平方公里、小坵島面積約0.4平方公里。
烏坵-是台海中的荒島、是媽祖誕生地-湄洲子民渡海落腳處;
大陸淪陷前,屬於福建省莆田縣湄洲島的轄區。民國43年始設鄉公所,台灣政府委請同屬福建省的金門縣「代管」烏坵鄉。
百年之光-烏坵嶼燈塔
位於福州區烏坵嶼山頂。建於清同治13年(公元一八七四年)塔身漆黑,建材均為上海運來之石材,以石榫相啣而成。
塔 高:一九.五公尺
燈 高:八七.二公尺(高潮面至燈火中心)
清末,五口通商時期,烏坵位開港通商廈門、福州間之中繼,扼人口眾多,漁業發達的湄洲灣與興化灣口,英人漢迪森氏(D.M.HENDERSON ENGINEER)在大坵之頂,海拔一百公尺處建此燈塔。
燈塔原有水晶照明裝置,利用水晶籠及水銀照明,引導船隻安全,更吸引了大批魚群,據說連湄洲島上的路人都是『燈光』的受惠者喔!燈塔設有關旗,遇各國商船經過,看守員即下半杆敬禮,而商船也會回敬示好。
八年抗戰初期燈塔遭日軍襲擊,日軍佔領統治後的末期,盟軍(美軍)飛機也曾轟炸過(為攻打盤據在燈塔內的死日本鬼子),造成燈塔部分毀損,而燈塔修復之後大陸隨即淪陷,烏坵歸由金門代管,後由國軍駐守,礙於軍事考量燈塔不能發光,成為航海圖上唯一不發光的燈塔。
民國四十二年停止發光,
民國六十四年軍方『借用』燈塔,
經海關核可後由燈塔看守員協助阿兵哥合力卸下水晶燈,自此軍方悠遊掌控『烏坵嶼燈塔』, 相關房舍亦改做軍用並大興土木,現燈塔門楣已不復見。
判斷燈塔建造年代:以燈塔大門上的門楣形狀來做判斷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