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開闢單車友善的道路 發展城市綠色交通

2019/06/28 03:54
2,86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從公共自行車開始營運以來,台北市累積使用人次已達一億三千萬。

 

【政大之聲記者陳冠儒的專題報導】

      為了達到「綠色交通」的目標,台北市近年致力於推廣公車、捷運以及單車等綠能交通工具,並希望透過彼此的串聯形成完整的交通網路。然而單車路網仍在規劃中、尚未成熟,除此之外,台北市離單車友善城市之間也還有一段差距。
 
      關於最初推行綠色交通的目的,臺北市交通局管制工程處副處長劉瑞麟指出,京都議定書的簽訂讓節能減碳受到重視,加上台北市的交通狀況日漸壅塞,因此行政院和交通部開始發展綠色交通。而單車做為綠色交通重要的一環,台北市也積極規畫單車路網,持續進行自行車道優化、人車分道等作業,並在105年完成「三橫三縱」的單車路網,在都市主要道路上設置六條單車幹道。劉瑞麟表示截至今年度3月,市區中有總長度390公里的單車車道,其中有86公里進行過人車分道工程。

照片

◎三橫三縱政策將人行道拓寬後,區隔出單車專用道,與汽機車道分離、保障單車騎士的安全。
 
      針對台北市近十年對單車路網付出的努力,單車使用族群有各自的觀察。例如「單車實驗室」創辦人器研所設計總監張博翔認為,三橫三縱對於路網的幫助相當大,他解釋:「十年後的今天,台北市比較大的馬路大部分都會有單車道,有這個改進我覺得就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他也觀察到人車分道後,增加了單車騎士的安全感。同樣專欄作家公路車小馬指出,近幾年在使用公共自行車時,能夠感受單車和汽機車爭道的狀況明顯減少。社團法人台灣樂活自行車協會理事長徐正能也表示,近年來沿捷運淡水信義線的道路上,多了許多單車使用者,他說明:「主要的人行道上面這些自行車的鋪面,然後Ubike的租借,讓這種以自行車做為最後一哩或是第一哩路,這樣的一個模式我覺得是有相當的成效。」顯示台北市單車路網至今已有不少進展。
 
      然而台北市單車友善程度卻仍有進步空間,例如徐正能認為人行道上的單車空間並不充足,容易導致單車和行人爭道。此外,市區中單車停車位仍不足,作家小馬指出,雖然在部分學校周遭會設置專用停車空間,但一般街道上要停車卻相當困難。同時張博翔也舉例,一般使用者騎乘單車的時間約在三十分鐘內,然而尋找停車位的時間成本卻相對地高,他解釋:「我必須要為了這半個小時去幫我的腳踏車找一個地方停,又要確保它不會被偷,最好颳風下雨又不會影響到它」民眾使用單車的意願因而被降低。
 
      針對單車友善程度的提升,交通局也做出相關回應。劉瑞麟表示經過評估,單車通勤最大距離約為5公里,超過五公里則建議民眾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同時,他指出三橫三縱完工後,市區中可以拓寬或共道的單車路網大致已完成。對於未來規畫,他解釋:「從今年開始,自行車道的規劃佈設改成是,配合鄰接大眾運輸捷運節點的『社區型自行車道』的方式。」社區型車道連結社區中的民眾騎乘公共自行車到捷運站的路線,目前已經在捷運公館站附近開始試辦,更預計從今年開始、每年增設五到十個站。同時交通局也採取「推拉策略」,將民眾推離私人運具並拉向綠能運具,劉瑞麟說明在推力方面除了每年對五千個汽機車停車格實施收費,也陸續執行「機車退出騎樓」政策;拉力方面則提供大眾運輸的轉乘優惠等。交通局預計在2022年讓綠色交通的市佔率達到70%,期望在未來讓綠色交通的理念真正落實。

 

台北市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