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自來水處廢棄官邸 化身心靈之家

2019/05/18 12:00
2,444次瀏覽 ・ 3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NS. 陽明山周遭環,Urs27m郊山友台

 

標一: 自來水處廢棄官邸 化身心靈之家

這裏是位在陽明山山仔后地區的URs27m郊山友台文創基地。從格致路接凱旋路口,在過去這裡是陽明山自來水處的員工宿舍,但六年前配合開發案,現在已經將多數空間轉做文化用途,成爲臺北人周末的家。目前全案已度過實驗期,已經完全交由民間機構管理。

 

標二:蘇打窯燒 展現英式陶藝美學

衍序設計公司與雲森陶藝工作室合作,每季邀請臺灣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參展。當期展覽邀請到英國陶藝藝術家蘿珊.陶德伯,她的靈感來源自於大自然的花鳥植物,透過蘇打窯燒技法,呈現陶土材質的柔軟度。

民衆 蕭小姐:「她的陶藝作品,我喜歡它的粗獷的美,那它色彩也不單調,還是有些變化。」

 

標三: 自然環境與基地 建立分享平臺

郊山友台主持人劉真蓉曾提到,她期望整個基地計畫能糅合原先山仔后地區的自然環境。讓URs27m成爲一個公共空間,遊客都能在經過老屋時進來喝茶休息、參與文藝活動。

民眾 吳先生:「生活環境步調很慢,然後環境很舒服,然後老屋,然後很多綠色植物,然後空氣也非常的好。那整體了話是很放鬆的空間。」

 

標四:打碎老屋牆垣 開拓公共空間

早在西元1960年以前,因為開發陽明山青山路水源地山仔后地區逐漸形成聚落。現在的老屋在當年是長官眷屬的家。當時為區分公私,前院與後院以圍牆阻隔,讓社區的居民有安靜的空間。但是在基地計劃執行後,爲了增加公共性打破了舊圍牆,前院的辦公室也轉作供民衆品茶的食堂。

 

標五:過去只能回憶 樹木成爲紀念

經過社區改造後,不變的只剩下老樹與還在社區居住的兩戶人家。對他們而言,當年眷村家庭共享的大庭院已經成爲民衆的臨時停車場,孩童時期在庭院一同玩耍記憶的也只剩下照片可以懷念,和高大過屋頂的兩顆樟樹與一顆松子樹。

張小姐:「到現在大概有三十幾年的樹齡了,那它長得比房子都還高,那我們曾經因爲怕它影響到房子,所以我們給他修剪過,那現在它這個高度又超過屋子,但是這棵樹對我們來講那是一個年齡的過程啊。」

 

標六:改造老舊社區 應給予里民尊重

打開URs基地官網,文創活動的消息琳琅滿目,民衆在周末假日時能因爲基地計畫漫步在大臺北地區。縱然有關單位的立意良善,但在對於常年居住在老社區的居民而言,他們的生活變了,變得失去了往日的平靜。

張小姐:「生活上不方便,因爲有閒雜人進來,還有車輛啊什麼的,再加上工作室它屬於這種個人工作室又有收學生什麼的,所以複雜性真的是變更多了,那我們考量的是長者在這邊居住的生活的品質。」

或許是在企劃時沒有考量到公共性對私領域的影響,圍牆打破後的自來水員工社區經常會有民衆誤闖到私人空間。如果民衆與有關單位能多體諒在地居民,社區改造造成的影響勢必能降到最低。

 

採訪撰稿 邱芃睿

攝影剪輯 邱芃睿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