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泉:走出情緒勒索轉換心情─ 有效的情緒管理
週三第一次去信義運動中心逛逛,看到今天週六有公益講座:走出情緒勒索轉換心情─ 有效的情緒管理。我想這是我現階段很需要的課程,就排出時間去聽演講了,一個半鐘頭的演講,收穫很多,尤其是處在和外籍幫手阿賜的互動上,這真是及時雨。
我自己的經驗是,經由多次慘痛的教訓,知道這些情緒都是自己的習性反應,所以先不動作,想想看自己起了負面情緒的結果,事情不是都沒有解決,且更糟糕嗎?想到這裡,就冷卻下來,不要作出與之前一樣的反應,否則就沒有進步,一定要作出改變。我發現自己先停下來不作出行動時,首先注意到的是,自己心中的難受,胸口悶的很,注意到這細微的感受升起的不同,很好奇,為何之前都沒有注意到。在觀察的當中,情緒就沒有像之前的暴走了。只要有改變,不要重蹈覆轍就是進步。我為自己拍拍手。。。
******************
以下是講座的筆記。在文末有經過講者同意的投影機照片,可以對照參考。感謝講者:陳德泉老師的授權。陳老師有臉書粉絲團是:陳德泉的心世界。用的是EQSMART123 https://www.facebook.com/eqsmart123/ 真的跟著陳德泉老師,EQ真的是可以更精進一些。
溝通和情緒是一體的兩面。
表示如果我們帶著情緒去面對,溝通是無效的。
人生的雙叉路(父母在孩子做抉擇時,強制的指導,讓孩子走了不同的道路,最後如果結果不如預期,孩子會怪罪父母,因為不是他的決定,不需要負責。)講者建議用顧問、朋友的方式,和別人討論。不要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
這讓我想起30年前,外子留美時,他告訴我要回台灣,問我的意見,我說做你想做的,不要顧忌我的需求,我自然會找到出路。因為我知道如果這重要的抉擇如果是由我來做,將來不成功,我會成為罪人。
溝通三前提第一條:透過自己的經驗來詮釋別人,並不代表別人就是這樣。講者用了幾個圖形來證明,其中一個很震撼:一個舞者在旋轉,竟然可以順逆轉同時存在!我沒看出來這是為什麼?!
溝通三前提第二條:不管在什麼時候,每個人都在做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真是人不自私天誅地滅。我想起講座中有一段影片:有人路過,看到有人用石頭丟窗戶試圖喚起對方注意,就將手機借給她,沒想到她竟然將手機往窗戶丟去,而不是拿起來打電話。。。
溝通三前提第三條:當我們呼應他人心中的想法時,對方就變的容易溝通。這講的就是同理心,穿上別人的鞋子去說話。當有人認同我們的觀點,和我們站在同一陣線上時,就是同志的,講話就對盤了。
講話方試用指責和鼓勵兩者,結果截然不同,講者舉鼎泰豐黃金18摺的例子,正面和負面天差地別。
影響情緒的因素:1.他人2.環境3.自己 最重要的是改變自己,情緒就可以轉換了。不要寄望別人或環境改變。講者用『巫婆和黑貓』的繪本的例子,來驗證只有自己改變,比他人、環境改變,更有成效。
認知模式的直覺反應是當我們覺察到一件事情時,會由自己的既有經驗或信念或價值觀,來詮釋看到的事物,然後就產生的正或負像的情緒,而這情緒就導致自己的意圖,去作出符合情緒下的行動。所以如果當我們覺察的一件事情引起自己的情緒反應時,先想想看自己的信念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
離婚的老夫婦,在吃最後一頓餐時,老先生照例將雞腿給老太太,不料對方卻說最痛恨吃雞腿了,最後還要給她吃雞腿,但老先生很無辜的說,自己最喜歡吃雞腿,捨不得吃給老太太吃。。。
媽媽幫小孩訂正考40分的考卷,第二天老師又考同一張考卷,小孩帶回家是60分,媽媽很生氣,孩子說只要再考兩次,就滿分了。觀點不同,心情不同。
一位老太太聽講者演講前,說我86歲很老了,第二次來,說我86歲,但是我還很年輕。。。
找到天天好心情的方法了嗎?
事實=注意的方向 改變觀點,事情就有轉機。
有用比真實來的重要。
別人在發脾氣時,要快速的想對方想要什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QtXVuUQvE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00r_sZFcls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