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之道 可道不可道 妙在不可說、不思議
登山之道 可道不可道 妙在不可說、不思議
※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暉,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梁.陶弘景) ※
山就在那裡!意思就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換句話說,就是山不會主動到你的腳底下來,而是你的腳要向山的堂奧去挺進!一旦你千辛萬苦地入了山、上了山,你的視野、你的心靈、甚至你的境界都會起一些微妙的「騷(暴)動」?所以者何?曰,山下的心不可得,攀登的心不可得,登頂的心不可得,當下即一切,是也!尤其是當你從上山到下山之期間、其間,整個身心靈的變化,很難用有限的言語去把它精準的表達出來、詮釋開來!因為,語言文字只是盡可能的貼近「真實」,但畢竟不是真實?因此說,可道之登山,已經非常道?從入山的第一步起,登山者的身體、心境都一直在改變著,正因為環境、身心時時刻刻都在變化,所以無法用語言文字來進行片面似精準的表述!這與佛教上的「一切諸法皆不可說,其不可說亦不可說。」雖不盡可互為類比,但還是有點「異曲同工」之妙趣?
「以指指月,指非是月」。可是,登山的人一講起山、一講起登山之種種,可說是滔滔不絕且有眉飛色舞的誇張與誇大,講到得意忘形處,真是天花亂墜、地湧金蓮,甚至有妙演群峰之勝,和盤托出萬景俱全之勢?而這種既難且易的談山,可說是登山人的「人之常情」!百岳老查以為,登了山而不去談論山的一切是「合乎自然」的?但知道登山之趣而高談闊論者是「合乎人性」的?想談就用力的談吧,但請不要過度渲染與誤導!
這種只能意會卻又難於言傳的登山心境,實在很奧妙精微!苦與樂相互激盪著,而一切的奧妙精微都在行走及攀登過程中應運而生,其實每一座山都是修持的法門,而這山林修持就是所謂的登山法門,門內有深省的禪趣、有雋永的智慧、有深刻的哲理!荷馬在有希臘人的聖經之譽的《史詩》裡說海倫是「世上最美的女人」,而她的美聽說是一種「無法形容的美」?否則怎麼會出現整個古希臘區域的領袖們為了想擁有她,而千里迢迢的遠涉重洋,跑到特洛伊來搶她而引發長達十年的戰爭?因此有這樣說法,「在特洛伊戰爭結束之後,希臘的長老們商議著如何處置海倫,是把她送回她丈夫那裡,還是把她作為戰犯處死。正在爭議不決的時候,海倫被帶進來,剎那間,從沒有見過海倫的長老們全都驚呆了,他們說為了這麼美麗的女人,再打十年仗也值。」相同的,只要你有機會邂逅台灣的高山,眾情奔悅,矚覽無厭,由景以抒情,天地山林在一目,大無外而細無垠,碰到這樣迷人的山林景致,情景交互融會,即使走斷了腿都值!
繾綣情愫宛在冰上生火,火燃則冰化,冰化則火熄。故此,佛曰「不可說」。登山的事不見得是:「不可說,不能說,不必說。」但了該了之山情,結該結之山緣,登該登之山林,歷該歷之自然,一切隨緣自在,山在腳下也在心上。登山過程默然無言,是享受一種「沉默的回聲」、是進入不思議「解脫法門」的境界(百岳老查註,不思議或可理解為甚深的哲理以及甚奇的思慮都在言議、言詮之外)!英國大邏輯學家維根什坦說:「那不可說的,即不要說。」登山,聞所聞盡,盡聞難說;覺所覺見,漸覺漸圓。可說,可不說;不想說,就不要說;想說,有時候還是很難說。
萬谷有風傳晚籟,數峰無語望斜陽。未登山之前凡骨凡胎重,登山成癡之後卻身輕體亦輕;癡山的日子裡,今日東遊,明日西蕩,雲去雲來,行蹤有序,百感百悟都在胸臆之間,便有分享之意。故有,握筆提詩易,重裝爬山難之慨;故有,開口說山易,下筆寫山難之嘆!說這樣就是這樣,寫那樣就是那樣,以我手寫我眼、我腳、我心,如此而已。也許,言語道斷,妙處可悟不可傳,或強而言說,恐都無實義?在山上,南北通連、東西無礙,即知即行,借登山者口中言,鋪陳山林傳奇事,本屬正當與該當!山水即是道,即是理的注腳,言有盡而意有餘,說與不說、寫與不寫,豈千萬難乎?
~ 百岳老查 2019.02.18.
附 記:
1.言山、寫山,有如「瞎子摸象」之一般?成嶺成峰、高低遠近各不同?底蘊不同、角度互異、層次不一、境界深淺,或有差別,故其所感所悟進之發而為文、為言,也只能以各說各話、各自表述來解嘲?登山實難窺大山真面目,在不同季節、不同夥伴、不同天氣、不同情緒,去登同一座山,每個人都只觸摸到一部分,每位登山者只被當下的情境所觸發的一些感覺與感動,有人甚至毫無感覺?「視野,需要追求高度、角度、深度、廣度,卻不能被其所困。」因此,言山、寫山就是一種「脫困」的行為?有時還覺「莫衷一是」,難服眾望?
2.本大霸尖山(標高3492M)畫作是百岳老查2017年7月所塗鴉的。在百岳眾多山頭中,山形獨特、氣勢磅礡,百岳老查對此山「情有獨鍾」,到訪過多次。記得其中有一次到訪之後寫下這樣的感悟之言:「我心何踴躍?笑談拂袖入山去,思欲攀雲追風,性本愛丘山戀舊林,惟久處城儈樊籠間,難得返自然脫塵俗,特排此大霸群峰行,企能縱身逍遙,聊表娛情。百岳老查所欲尋求者,只是恬靜、超脫地在大自然崇峭青翠裡,練就一顆澄明之心,以觀覽山林在永恆時序變化中,其所顯現出之玄遠妙境,藉之以神遊,似可期也!」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