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少子化危機!養子成本高?養子價值低?

2018/08/12 10:48
3,210次瀏覽 ・ 3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分享發布《風傳媒》的文章「養子成本高?樣子價值低?」。

文章標題包含三個「子」,指的是「子女」,單用一個「子」表達,是為了修辭效果。正如同英文的「孩童」可以用children或kids表達,後者在日常用語的出現頻率高於前者,原因是kids的表達效果類似於pets(寵物)、catty(貓)、doggy(狗)…字字流露出樂趣的意涵

養育寵物vs養育子女的替代效果

樂趣、快樂、幸福…等於是效用(utility)的提升,人的「選擇」決定效用的增減,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選擇的科學,選擇是因(自變數),效用是果(因變數)。社會現象告訴我們,在選擇「養寵物」與「養子女」之間,選擇前者的人愈來愈多,選擇後者的人愈來愈少,所以,兩者形成替代效果,「毛小孩」一詞就應運而生。

我個人的成長(40年前)被一群家貓伴隨,牠們不曾被帶去看獸醫,也只吃家裡的剩菜剩飯,所以,養育牠們的成本接近零。寵物帶給我們的效用有:家裡的老鼠不敢猖獗、陪伴小朋友玩耍、養育生命的成就感,這個成就感彰顯在家人進門時,一群貓咪會簇擁至腳下磨蹭、撒嬌。

回顧過去40年的變化,養寵物或養子女的成本都大幅增加,但我相信,任何一位40歲以上的台灣人都會同意,養寵物成本的增加幅度,遠高於養子女成本的增加幅度。事實也證明,寵物商品的消費規模成長,遠高於養育子女的花費規模成長。所以,我們可以結論:「養寵物」與「養子女」的替代性改變,不是導因於成本因素,而是導因於「效用函數」的結構性改變,也就是人的價值觀改變。

養育寵物相對於養育子女的優勢

在毛主人(人與人)之間,多少會比較誰家的毛小孩比較可愛、比較昂貴、比較聰明…相反的,毛小孩只在乎溫飽與主人的陪伴,第一位給毛小孩帶來溫飽與陪伴的人,就是烙印在牠心中的唯一主人。對於主人,毛小孩毫無貧富、美醜、膚色、性別…的區分能力,只有你是否是我的第一,也是唯一的忠貞。

順便一提。我在二年前從收容中心領養一隻小狗,帶回家的前三個月,牠不吠叫、常畏縮在沙發底下,被帶出室外就全身發抖。在養育超過一年後,牠才正常吠叫,但在被帶出室外時,卻仍然維持一個特有、奇怪的習慣:看到路上騎機車的情侶,就會死命地衝向前去探究。我可以因此而為牠的前主人身份作出結論,他們是一對以機車代步的年輕情侶,也可猜出是因為情侶分手,而棄養曾經共同一起生活的毛小孩。

這個故事也點出了「養寵物」比「養子女」更有吸引力的原因,我們可以輕易地棄養寵物,但是不能棄養子女。不負責任的棄養寵物,是野放到山林,或是棄置到街弄;負責任的棄養是花大把鈔票,請收容所或獸醫所或任何人收留。相反的,法律嚴格禁止棄養子女,也禁止販售子女。所以,養育子女需要勇氣與信念,更需要對家庭價值的信仰

養育子女的「樂趣」為何?

選擇養育寵物代替養育子女的決策關鍵,不在於成本,而是在於價值。養育寵物的樂趣與成就感彰顯在家人進門時,寵物會簇擁至身邊磨蹭、撒嬌。事實上,為人父母者也體會到相同的樂趣與成就感。當身為父母者打開家門,抱到迫不及待地投向自己懷抱的子女時,自己為家庭付出的辛苦或委屈,立刻煙消雲散!

這是養育子女的「蜜月期」,它的效果與意義和養育寵物相當。現代「毛父母」生產樂趣的方式是週期性地製造「蜜月期」,每一週期約10到15年,死了再養,養了等死。養育寵物是文明的進步,因為在貧窮的未開發國家,這些小動物的功能是滿足溫飽之用。社會富足之後,人們才更在乎陪伴需求,還有渴望獲得照顧一個(短期)生命成就感。

心理學探討人的需求層次,依序是生理、社會、歸屬、自我實現、超越。以上論點在20世紀提出,人類追求超越天性的論點是由康德(Kant, 1724-1804)提出的,它是根植於以下三個信仰或假設:上帝的存在、自由意志與不朽靈魂

南韓、日本與台灣都有嚴重的少子化問題,鄰近的菲律賓人口則是持續在增加,原因不在於養育的成本低,而是因為普遍的天主教信仰使然。天主教相信,子女是上帝所賜予的最珍貴禮物

再回到康德的論述的意志(will)議題。根源於感官衝動與本能的「意志」,是動物性的意志,經過人類理性思辨而形成的「意志」,是自由意志。落實自由意志的實踐,則不必受到慾望、情緒、教條的枷鎖,是所謂自由意志的發揮

康德提出的倫理學觀點是:將人的存在視作目的,而非工具,這是所謂的善的意志(Good will)。所以,養兒防老不是一個「善的意志」,因為生活難過而自殺更不是「善的意志」,因為人的存在就是至高無上的目的。因為存在,所以必須淋漓盡致、自強不息地彰顯存在感。將這個道理用在寵物身上,就是絕不棄養,棄養寵物意謂將寵物當作「陪伴的工具」,這是宣示自己缺乏善的意志,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格調低!

萬物之靈的人類發展出彼此得以溝通的語言,再發展出文字、儲存設備,得以跨地區、跨世代的傳遞知識,這是一個奇蹟!所以,哲學家以為上帝(造物者)的存在,才可能成就這個奇蹟。

實踐養育子女的目標為何?我認為是看到、聽到她們在未來感謝父母,感謝父母造就她們來到這個世界,得以親身經歷人世間的美妙與幸福。靈魂的不朽彰顯在用力、用心地過每一天、善待每一個人,彼此交換讚嘆生命美妙的感激眼神。

養育寵物成就10到15年的週期陪伴,養了等死,死了再養,留下一段、一段的陪伴回憶。養育子女則是人類理性意志、不朽靈魂的實踐,創造宇宙獨一無二的DNA、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特有的人生。只要養育出熱愛自己生命的子女,就是不朽、偉大的成就。

肉體、官能生命必須結束,榮華富貴轉成空,人生最後留下的、可能帶走的,是彌留之際的大腦活動,回顧自己的一生。靈魂不朽的實踐,是在歷史洪流留下足跡與貢獻,這層意義反映在親人即將過世的時候,子女務必隨伺在側,提醒親人此生過得精采、充實,她生前言、行、思想與人格深深地烙印下來,讓親人帶著最美好的回憶離開感官世界。

照片

附上我認養寵物的近照。如果原飼主看到,希望他們可以因此而感到欣慰。我相信牠仍然感謝前主人的照顧與陪伴,讓牠可以持續感受到生活在世間的美好。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