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媒改團體呼籲旺旺媒體集團回歸新聞專業與公共性

2009/06/06 22:58
3,176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文/林靖堂

5/27日旺旺跨業購買中視、中天的負責人變更案,NCC做出附帶七項但書的通過決定。決議一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立即挾其強大媒體資源,自當日傍晚起一連近10天,以大量篇幅言論單一且偏頗的新聞,重砲攻擊NCC,認為NCC七項附帶條件內容無法律依據。旺旺中時甚至購買它報廣告版面,點名特定委員要求負責。

眼見旺旺媒體集團對一可受公評之傳媒政策公共議題如此偏頗,包括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在內的媒改團體於6/4舉行記者會,痛斥旺旺中時集團對NCC一面倒且不理性亦未平衡,甚至涉及人身攻擊之新聞與廣告論述。並呼籲,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立刻停止將媒體公器私用,壟斷公共議題詮釋權的作為,回歸社會公共性本質。若無,媒改團體不排除發動「三拒三中」行動:一、拒看拒買中時、中天與中視;二、拒買旺旺集團商品及拒絕到神旺飯店消費;三、拒絕承認中時、中天與中視的新聞專業。

出席這場「無理不饒人:旺旺集團自毀三中」記者會的媒改團體代表,計有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管中祥董事長、媒體改造學社召集人洪貞玲老師、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莊豐嘉先生,以及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老師。 

首先,媒觀管中祥指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願意對其購買中視中天所引發的跨業媒體傳播公共政策爭議有所討論,本應給予鼓勵。然而旺旺集團對此議題的討論幾乎是一種圍剿式、人身攻擊式、一面倒式的報導與評論方式,令人遺憾。他認為,媒體應該是一種社會公器,媒體應該展現不同的聲音,讓不同意見有所交流。

管中祥並舉實際統計數字:5月27日NCC公佈裁決後,到6月3日為止的一周間,中天新聞對此事件總共有37則報導,其中33則以該集團的單一立場抨擊NCC,只有4則是對新聞事件的平實描述。而這之中,更有20則新聞的標題,與中時、工商的新聞標題一模一樣。管董事長指出,中天新聞如此做法,不僅僅違反新聞的公平原則,同時亦作實了集團化言論集中的後果,顯現媒體壟斷的可怕。 

一起與會的台灣記協會長莊豐嘉則希望,NCC應完全駁回此案的申請,而非消極條件式同意。他認為,財團辦報並非原罪,重點在辦報方式。旺旺如此辦報,已讓員工臉上無光,因此,他呼籲三中媒體員工應本其新聞專業倫理自覺,團結抵抗老闆的不當行為。

媒改社召集人洪貞玲教授指出,三中媒體從週一開始,每天固定用非常大的版面來批評NCC,卻吝於給予反對意見任何一點空間。三中媒體對於旺旺回台上市採以正面報導,現在則用盡所有資源攻訐NCC,證明跨媒體壟斷早已是進行式的現實。而NCC短短一週內就做出更改先前決議的決定,明眼人皆可見,最主要壓力就來自於旺旺利用自己的媒體工具不斷批評的結果,NCC確實已屈服在媒體壓力之下。

洪貞玲更指出,蔡衍明老闆買下三中後,媒體的表現及其新聞專業倫理,已讓台灣的傳播學者看不下去。如果三中媒體一直給予如此錯誤示範,老師們實在不知該如何繼續在學院內教導學生,何為新聞專業?她認為,NCC在同意此案的同時,應該要求三中媒體的記者與主管重修新聞專業與倫理的課程,不僅如此,更應該要求兩位蔡老闆一起來上新聞倫理課。再則,三中媒體的員工應該要和該集團老闆簽定「編輯室公約」,力行編輯室內的民主,如此才能保障三中媒體未來的新聞專業性。 

台大新研所張錦華老師則說,今日自由社會中,能開放一自由理性的公共論壇非常重要,她表示,今天出席記者會著實有些恐懼,以三中媒體近日操作的手法及各種政治力量的操作,同時對於NCC委員以近似恐嚇壓制的報導,使得知識份子在表達其立場時產生恐懼,這是對自由的一種壓制與不當地行為。

張錦華認為,NCC附帶條件決議的爭議,應當有能容納不同聲音的公共論壇加以討論。然而,媒體作為一公共論壇,若用壓制與恐嚇的方式、以及以單一立場全面封殺不同聲音的做法,這是自由社會最大的敵人。

張錦華指出,旺旺中時論稱「以前沒有管現在為何要管?」的言論似是而非,以家暴為例,以前從未管過,現在正視家暴的社會問題後,政府本應該有所介入與作為,並非以前不管現在管就是錯的。她認為,這樣一個論題值得討論,更應提供一開放空間給不同意見有所表達。

張錦華亦強調,全球資本主義下的媒體併購,對於言論自由市場所造成的壟斷與威脅,是每個自由社會皆關心的問題。每個自由社會,都在針對媒體併購的結構管制方式,作非常多聽證式的討論。她再次強調,公開討論這個議題非常重要,而非以公器私用、維護己身利益的方式一概封殺另一種言論。

最後,中時旺旺批評NCC的廣告中「愛台灣」的宣稱,張錦華老師認為並非新聞媒體專業追尋的目標。她批評,若「愛台灣」是媒體的目標,對台灣建設的批評以及對台灣現狀與社會問題的批評是否就「不愛台灣」?擔憂媒體集中造成人民言論的限制,是否就「不愛台灣」?她認為,「愛台灣」這項理由,是一種「意識形態」而非新聞專業的理由。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