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135觀光協會邀石硦學區國小認識石硦林場自然生態資源

2017/04/13 20:44
4,582次瀏覽 ・ 4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嘉義縣中埔鄉石硦村135鄉道沿路休閒秘境多處,是淺山休閒輕旅人士喜愛的路線,自嘉義縣135觀光協會成立以來,致力維護自然生態,將鄰近石硦林場中各類生態、動、植物為教學目標,因種類繁多資源豐富,頗受各級學校戶外教學的場域目標,4月12日中山國小校長陳瑞澂帶隊師生約30多人,由昆蟲「椿象」達人鄭勝仲老師擔任導覽解說,嘉義縣135觀光協會理事長林啟銘全程參與,活動結束前鄭勝仲老師做了生態小問答,包含1.說出六種甲蟲.2.為什麼目前看不到獨角仙成蟲3.腎蕨的名稱等等,讓學生見解大自然的奧秘。【PeoPo公民新聞記者莊民堂中埔鄉報導】

照片

石硦村原是中埔鄉檳榔產地之一,而鄰近市區有世外桃源美譽的石硦林場,歷經多次天災部分步道不堪使用,在西拉雅風管處及中埔鄉公所積極整修後,自然生態蓬勃育昇,園區入口處增設遊客資訊中心,提供休息及園區內步道藍圖諮詢,並提共在地產物販售行銷,今已是一處資源豐碩的自然林場及輕旅聖地。

照片
照片

4月12日昆蟲生態達人鄭勝仲老師先以檳榔文化中的荖葉及引進外來的荖藤、和黑胡椒是同科植物台灣原生的另一種胡椒科植物、體驗胡椒科植物特有的辛香氣味。另外介紹蝸牛,包含高腰蝸牛、斯文豪氏大蝸牛、斯文豪氏帶管蝸牛、非洲大蝸牛、球蝸牛、扁蝸牛與青山蝸牛等林場較常見的蝸牛,姑婆芋和白芋的認識,而小花蔓澤蘭,也是一種強勢的外來種植物,移除的時候應妥善收集不能隨意放置,免得繁殖出更多植株。

照片
照片

嘉義縣135觀光協會理事長林啟銘指出:石硦林場資源豐富尤其小溪床上出現大大小小的孔穴、其形成來源是水流渦蝕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徵,稱之為壺穴,透過壺穴的形成進而闡述石硦地名的由來。根據耆老口述在日據初期,先民披荊斬棘,開鑿藤寮產業道路中段,有石弄橋之稱。壑深數丈,巨石如山,清流濯下,如水玩弄石頭。鏗鏘有聲,於韻悠然,因此留其名。至今甚少人知道其來源及形成,所以135觀光協會的成員為了未來的生態解說種子,做了未雨綢繆與就近國小學童培養小小解說員,增進學童對大自然的認識與保護。

照片
照片

中埔鄉中山國小老師鄭秀真指出:石硦林場是我們的學區,這裡是學生的家鄉,學生有必要認識自己的家鄉,我們學校設計一系列「走讀社區」的校本課程,課程已實施二年,讓學生可以對家鄉多一層了解,融入家鄉的情感,長大可回饋家鄉。

照片
照片

中山國小校長陳瑞澂表示:我們樂見結合社區資源推動「走讀社區課程」,感謝135觀光發展協會安排專業導覽隨想老師,介紹家鄉的「石硦林楊」,帶領學生認識豐富的生態資源,讓學生獲益良多,未來希望也能成為小小解說員,為訪客介紹石硦家鄉。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