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凡蓋過必留下足跡 綠築跡——台達綠建築展(下)

2016/10/25 14:35
2,345次瀏覽 ・ 1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綠築跡——台達綠建築展」紀錄了台達集團過去十年在世界各地累積打造的22棟綠建築...展覽中,除了認識建築節能的設計原理與減碳效益,更可同時看到活生生的建築碳足跡案例。 

圖:綠築跡展的"築回自然"影片 (來源:台達基金會)

文/高宜凡(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本文原刊載於綠建築雜誌43期

續上文

碳足跡減量祕訣,盡在台達綠建築展
 

 「綠築跡——台達綠建築展」紀錄了台達集團過去十年在世界各地累積打造的22棟綠建築,去年(2015)12月曾在巴黎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 21)現場展出,吸引逾四萬名國際人士參觀,今年六月移師到北京清華美術學院,同樣獲得好評,這次也終於有機會回到台灣策展一個月(9/24~10/23)。展覽中,除了認識建築節能的設計原理與減碳效益,更可同時看到活生生的建築碳足跡案例。事實上,台灣第一個建築碳足跡專業推動機構、2013年成立的低碳建築聯盟,就是在台達的協助下,與被譽為「台灣綠建築之父」的林憲德教授聯手成立,以民間力量建立一套完整的建築碳足跡認證系統。

 台達建造的綠建築也當仁不讓地支持採用建築碳足跡的構想。比方,2013年春節期間在新竹燈會登場的「台達永續之環」(The Ring of the Celestial Bliss),不但曾締造全球最大燈體紀錄,更是台達所有綠建築開始檢測碳足跡的起步。當時為期15天的展期裡,台達永續之環共吸引多達1268萬的觀賞人潮,但總碳排放量(94.7噸)竟然僅約101跨年煙火一個晚上相關活動(430噸)的五分之一。

 超迷你的碳足跡祕訣在於,台達永續之環從設計階段就盡量少用高排碳的混凝土材料,改用90%可回收再利用的鋼構,與自然界生長快速的竹子,如此一來立刻讓建築結構減少近八成碳足跡。燈會結束後,台達永續之環的廢棄物也不斷延續使用生命,如燈芯結構重建為台南社區大學的環境教育基地,巨大鋼構落腳到台東太麻里的大溪國小,保特瓶抽紗的投影螢幕再製為環保袋,竹節地坪直接作為滋養燈會公園的有機肥料,連運送過程都省了。

圖:長得像鸚鵡螺的台達永續之環投影結構,展後捐贈給台南社大成為環境教育基地的小房子 (來源:台達基金會)

 另一棟跟建築碳足跡有關的,是林憲德教授親自操刀的「成功大學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又稱「綠色魔法學校」)。這棟2011年完工的話題建築,詳實記錄了頭三年所有的能源數據與水電單據,發現往後60年產生的總碳足跡僅有1437萬4633公斤的CO2e,每年每平方公尺碳足跡(49.9 kgCO2e/m^2-yr),相較於同等規模建築足足減少了37.6%,比低碳建築聯盟訂定的最高等級減碳標準(鑽石級,25%)還要高。

 檢視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的減碳手法,主要來自大量採用自然光、良好的通風與隔熱設計,並善用浮力通風技術及外殼隔熱等手法,而且整棟建築搭載了台灣廠商熱情贊助的34種環保材料與節能技術。原本設計初期,林憲德教授估計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約可節能40%,沒想到2014年便達到節能70%(相較低層辦公建築)的成果,每年每平方公尺耗電量(EUI)僅40度出頭。更可貴的是,每坪造價只需8.7萬元,一般平民都負擔得起,證明節能綠建築絕非有錢人才能蓋的豪宅。

圖:民眾參觀綠色魔法學校 (來源:台達基金會)

促進節能意識,建築減碳事半功倍

 此外,長年以來外界常有一個迷思,以為綠建築只適用於新蓋大樓,或得添購昂貴的節能設施跟科技產品,早就塵埃落定、完工啟用的老建築,恐怕施不上力。然而官方統計,台灣多達97%的建物皆屬既有建築,無怪乎,建築的高耗能與高排碳現象,一直難以有效控管。在台達累積的22棟綠建築作品裡,1999年啟用至今的內湖總部「瑞光大樓」,即是挑戰舊建物也能改頭換面、變身為綠建築的最佳示範。

 2013年,台達眾多節能高手開始進行這項艱鉅任務,經過一連串改造,隔年便取得內政部綠建築標章EEWH鑽石級認證,成為全台首棟由舊建物改造的中樓層(6~15樓)綠建築,今年中,瑞光大樓再獲得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頒發的綠建築認證LEED白金級肯定,其中「能源效率使用」項目更拿到滿分,相較於相似地理環境的建築,節電效率高達56%。回顧2011~2015年這五年,瑞光大樓用電量一口氣減少了40%,從中削減了大量碳足跡。

 過去15年,國內新增的5.2億平方公尺樓地板建築面積裡頭,綠建築的比率還不到一成,已加入碳足跡監測行列的更是少之又少。希望藉由這項展覽,可以讓民眾了解更多建築碳足跡的知識。趁著秋天的涼意,一起到華山了解更多的建築碳足跡知識吧!

圖:導覽志工精彩解說,獲得如雷掌聲 (來源:台達基金會)
 
展期: 9/24(六)~10/23(日)每日12:30~21:00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 鍋爐室(華山光點旁)
 
【參考資料】
建築碳足跡》(二版),林憲德著,台北:詹氏,2015年7月。
跟著台達,蓋出綠建築》,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著,台北:遠見,2016年9月。
 
 【延伸閱讀】 
成大綠色魔法學校:
颱風得等 用水要省》 張楊乾
中一中講堂:
蘭花屋:
台達台南廠:
台達瑞光大樓:
那瑪夏民權國小:
永續之環:
建築師的減碳任務》 張楊乾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