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個缺水國家---水資源指標
文/林惠民(荒野編輯小組組長、健康環境規劃顧問)
你知道嗎?台灣平均每個人可用的水,只有全球平均的1/6,是世界第18位的缺水地區。地球表面大約有3/4是海洋,總儲水量約有14億立方公里;但將近有97%以上是鹹水,淡水只佔了2.5%,其中可以供給我們生活上利用的水,僅佔全地球總水量的0.78%。
台灣每年的降雨量十分充沛,為全球平均的3倍。然而因台灣地狹人稠、人口密度高居世界第二,且地形陡峭、河川短促。大部分雨水直接流入大海,再加上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實際可用水量僅年降雨量之26%左右。
歷年來水資源應用統計資料顯示,農業用水佔74.9%、民生用水佔16.1%、工業用水佔9%。雖然農業用水所佔比例最高,但因為都是以河川引水為主,使用水庫蓄水或地下水比較少,所以供水狀況較不穩定,遇到乾旱發生,往往面臨休耕的困境。高科技產業所需水量非常高,高品質而大量的用水需求成為所謂的優先用水新貴,經常造成其他用水的不足。然而民生用水是日常生活必需,無法忍耐乾旱的發生,因此非常依賴水庫供水。
台灣的水庫大部份座落在河川中上游,其土地利用除少部份是都市土地外,大部份均屬非都市土地,尤以森林區、山坡地保育區占主要部份,然而水庫對於地理的「截斷性」,造成生物棲地切割破碎,對生態造成嚴重的衝擊。多年前曾經調查全省有多少可建水庫的壩址,當時加起來約有50多個現址,但今天幾乎一個也不剩,當年可用的地點如今都成為了高爾夫球場、遊樂場或大型社區。此外,水庫集水區分布範圍龐大,法令規範繁鎖,相關管理機關眾多,且對當地居民限制頗多,從農藥使用、垃圾傾倒、家畜飼養至土地使用分區中建蔽率、容積率的降低,都有不少的限制,讓當地居民深感自身權益受損,經常發生居民抗爭行動,這一點可從近年興建美濃水庫激烈的抗爭發現。未來台灣想要增建水庫將益加困難,這也表示未來無法興建更多的水庫來解決每年的水荒問題。
有鑑於此,在綠建築中特別提出「水資源指標」,以作為因應節水政策的一環,此指標以開源與節流的方式維護水資源。
一、開源: 雨水與中水回收
(一)雨水貯留供水系統
「雨水貯留供水系統」主要是將水文循環中的雨水,以天然地形或人工方法予以節流貯存,以屋頂及地面集流為主,可作為替代性補充水源、防火貯水與減低降雨洪峰負荷量等多元用途系統。
1.「雨水貯留供水系統」之技術與設計原則包括:
(1)雨水貯留供水系統所包含之設施:
A.集水區域
B.導管系統
C.初期雨水簡易處理系統
D.簡易過濾設施
E.貯水設施
(2)雨水貯留供水系統之容量設計:
在雨水貯留供水系統中,貯水設施容量與集水區域面積大小影響系統甚大。
2.「雨水貯留供水系統」之儲水型式包括:
(1)地上式儲水槽:直接在地面設置水槽
(2)地面開挖方式:在地面挖掘土方儲水或利用自然地形築壩儲水
(3)地下儲水方式:利用建築物地下空間儲存雨水
(4)粒料回填方式:利用碎石等空隙儲存雨水,即所謂地質水庫
3.「雨水貯留供水系統」維護與管理:
(1)需注意屋頂的防滲漏處理
(2)屋頂集水區應定期清理,以免雜物阻塞管線造成系統損壞
(3)避免水壓過大及易於使用,應注意貯水槽不可太高且其高度需低於集水區域
(4)貯水筒需覆蓋以防止灰塵、蟲等雜物進入,溢流管、放流管應有適當的掩蔽。
(二)中水回收系統:
上水指自來水,下水指下水道污水,介於兩者之間的水稱為「中水」。中水係指生活廢水經過處理後達到規定的用水水質標準,可在一定範圍內重複使用於非飲用水及非與身體接觸用水。主要用於廁所沖洗、園林灌溉、道路保溼、汽車沖洗、噴水池、親水設施用水及冷卻設備補充水等。
中水系統的建設是節約用水的有效途徑之一,其方法有傳統物理、化學及生物法外,上可考慮結合自然工法或生態工法靈活應用。在人們日常生活使用的總水量中,廁所沖洗就佔35%左右,因此在住宅區中設置中水系統可就近收集、就地處理、就近回收再利用,舒緩城市供水中的水資源耗費量。
實施中水道系統有兩項主要考量方向,分別是規模經濟性與系統維護管理方面。在規模經濟性考量方面,目前中水利用技術受規模效益的影響較大,例如區域性的中水利用可能大於社區式中水利用,並且更勝於個別住宅中水利用。但基於地球資源永續利用,應在適當補助下積極執行。
在中水道供水系統維護管理方面則包括:
1. 中水輸送的金屬管線應每年定期檢視維修一次。
2. 由於處裡過後的中水懸浮固體物(SS)較高,容易沉澱於貯存水塔底部,必須定期清理水塔底部。
3. 儲存水塔需加以覆蓋,以防止灰塵、昆蟲等雜質進入,並且覆蓋需牢固。
4. 中水不足時,必須自動打開制水閥及時補充自來水。
5. 中水水質必須定期檢驗,以符合中水水質標準,並隨時注意污水處理設施操作狀況。
二、節流:省水器具的使用
台灣過去用水器具的節水效率很差,未來省水器具的設計仍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在國內住宅的自來水使用調查研究中,浴廁的用水量比例明顯偏高,因此在家庭節水政策上,首要先改善用水方式、用水習慣,再導入省水設備器具,就可以大量減少浴廁用水量。
國內目前已開發供採用之節水設備器具有:節水型水拴(水龍頭)、省水馬桶、省水淋浴器具、自動化沖洗感知系統等等。上述節水設備器具在住宅以外類型之建築物中,特別是公共建築物上,都十分值得推薦採用。
國家(城市) 平均水價(新台幣元/度)
日本(東京) 46
日本(全國) 42
香港 15-36
新加坡 17
紐西蘭 16
土耳其 20
比利時 65
丹麥(哥本哈根) 128
法國 79
英國(倫敦) 20
西班牙(馬德里) 28
西班牙(巴塞隆納) 48
荷蘭(阿姆斯特丹) 50
荷蘭(海牙) 53
台灣省 9
台北市 7.7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86年6月)
我們透過水庫所獲得的水,是破壞環境生態及犧牲當地居民權益而來的,這些隱含的成本從未表現在我們的水價上。長期以來水價低廉,政府擔心調漲水價會引起民怨,甚至造成環境衛生的問題,一直以低廉的水價作為人民的福利,卻造成民眾用水習慣不良,浪費珍貴的水資源。依據自來水機構目前的統計資料,台灣地區自來水供水量每人每日約350-450公升,但在德國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只有145公升,英國的用水量為150公升,新加坡也大約在140公升左右,雖然近年的水荒問題讓大家開始建立了節約用水的概念,部份地區每人每日用水量下降到約250公升,但國內仍尚有很大的節水空間。
近期政府擬調整水價以反應水資源的成本,並提醒大家珍惜這寶貴的水資源。每人少浪費一分水,我們就可以少蓋一座水庫,多保留一塊地給自然。
(本文刊載於荒野快報155期)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