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民族教育-生活環境改變 原民母語漸消失
【記者黃雅屏/嘉義報導】
原住民語言逐漸消失,為了保留原住民母語,阿里山鄉的小學生在學校都有一堂母語課程,讓小學生多接觸母語,不要讓母語消失。母語課程除了教小朋友說母語,也讓小朋友認識更多的原住民文化。
母語老師藉由遊戲,增加與小朋友的互動。
照片來源/黃雅貞提供
原住民為了適應山下的生活,第二語言的使用率遠遠大於母語,也因此導致母語逐漸消失。早期台灣平地人開始開墾山坡地時,有少數原住民因為會說國語而得到開墾山地的工作機會,進而有富裕的生活,從此原住民便有「會說國語,即有工作機會」的觀念,導致往後他們教導孩子語言時,忽略了母語的重要。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國民小學母語教師莊孝美表示,多數小學生的家長被灌輸「會說國語,及有工作機會」的觀念,因此現在的小孩也不再說母語了。然而,要形成一個文化必須經過不斷的溝通,而溝通最基本的就是語言,所以要保留原住民文化,一定要從母語開始。
為了讓原住民母語繼續流傳,教育部利用羅馬拼音,將原住民母語製做一套「九階教材」<註一>,讓原住民語言流傳下來,也將它帶入校學園,但「九階教材」是由國語編製,再翻譯成原住民母語的教材。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國民小學母語老師鄭佩茜表示,這樣的教材過於制式化,有許多常用語是無法直接翻譯的,也有許多新用語是原住民母語沒有的詞。例如較科技的「電腦」,在以前原住民文化不曾出現的物品,現今原住民母語統稱它們為新用語。母語老師在課堂上除了教小朋友講母語外,也透過母語課程,讓小朋友了解自己族群的文化,藉由神話故事提高小朋友對自己文化跟母語的興趣。
母語傳承 了解文化背景
現在小朋友不講母語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家庭裡沒有人講母語,另一方面是因為大社會在改變,講母語對小朋友進入社會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但是講國語卻可以幫助他們就業。語言有人使用就會活,沒有人使用就會消失,要語言不消失最終仍是讓語言回到生活,現在的原住民小孩只認識自己的文化,並不了解文化的背景,主要是因為許多文化背景是由母語延伸出來神話故事,如果不懂母語就無法了解文化的故事,鄭佩茜表示,母語的傳承工作,主要是希望能讓更多的原住民了解祖先遺留下來的文化、屬於族人的驕傲。
「文化不必刻意的保留,只是你知道自己是鄒族人,活出屬於自己的生活,那就是鄒族的文化。」同樣身為鄒族人的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國民小學校長浦忠勇表示。語言存活在文化之中,原住民應該先有自我的認同,喜歡自己的文化,進而從文化中學習到語言,這樣才是真正的母語學習,學校的母語教學,屬於較制式化的教學,比較不適合用於生活中。原住民母語是確信不可以流失的,但現階段的學生應該要先有鄒族人的自我認同,就算不會講母語,但最少要知道自己是鄒族人,活出屬於鄒族的文化。
<註一>將各原住民母語由淺至深區分為九個程度,所以將此教材稱為九階教材。
相關新聞連結:
阿里山民族教育-阿里山新國中 山上學生不再辛苦
阿里山民族教育-用心安排課程 盼民族融合
阿里山民族教育-鄒族之美 文化真諦在生活中
阿里山民族教育-阿里山國中小 三大挑戰需面臨
樂野部落新視野 浦忠勇潛心經營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