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孋輝:請市長頒發「榮譽市犬」獎予退役搜救犬Biscuit、Tanya、Bailey、Coot,表彰及感謝牠們對人類社會的付出與奉獻。
上接:
幸町日式宿舍遭頂禾納為己有,文化資產淪為黑心財團的御花園 陳孋輝:柯市長縱放頂新
https://www.peopo.org/news/310469
@@@@@@@@@@@@@@@@@@@@@@@@@@@@@@@
2016-05-31台北市市政總質詢,陳孋輝議員第一炮質詢完『文山區3公宅基地暫緩編列預算,真正公宅大戶信義區呢?』,第二炮也不遑多讓:『柯市長縱放頂新』,她跨區為了臨沂街27巷1號幸町日式宿舍發聲,鏗鏘有力。第三炮是為了弱勢中的弱勢搜救犬發聲,真令人感動。
----------------------------------------------------------------------------------
請市長頒發「榮譽市犬」獎予退役搜救犬Biscuit、Tanya、Bailey、Coot,表彰及感謝牠們對人類社會的付出與奉獻。
日期:2016-05-31 陳孋輝議員
一、4月初市長拍攝流浪毛小孩摘星計畫-狗醫生影片,表示不僅可以為流浪毛小孩找到家,也讓毛小孩變成醫療犬隻,協助長輩做復健,宣導犬盡其用,創造生命新價值觀念。
二、陳孋輝議員表示,16年來搜救犬默默犬盡其用,自幼犬開始培訓,日復一日從基礎級開始訓練至通過國際搜救犬組織(IRO)國際評量廣域中級(RH-FLA)或瓦礫堆初級(RH-TA)以上檢測或其他同等級評量檢測,才能擔任搜救犬,開始服役。
三、陳孋輝議員指出,「臺北市搜救隊搜救犬培訓及執勤作業基準」修正前規定「搜救犬年齡達10歲後才能退役」,相當於人類75歲,104年8月28日起陸續退休之4隻搜救犬Biscuit、Tanya、Bailey、Coot,分別11歲、10歲、12歲、9歲,以Bailey為例,高齡12歲,相當於人類89歲,服役長達8年,參與過汶川地震、莫拉克風災、仰德大道遊覽車翻覆墜谷及蘇花公路遊覽車墜崖等任務,民眾申請獲選寄養後帶牠進行健康檢查,獸醫師表示除了尾巴OK之外,其他都不行,包括心臟肥大、後肢無力、長骨刺、關節、脊椎全有問題,為了緩解牠的疼痛,寄養家庭帶牠游泳做復健,見牠齒搖無法咬顆粒飼料,做鮮食肉丸子以便吞嚥,終其一生服務工作的搜救犬,待晚年病痛纏身、生命可能將消逝才能當真正的毛小孩,市府應思考能為牠們做些什麼。
四、搜救犬年老體衰退役,民眾申請寄養意願不高,年齡、醫藥費昂貴、照顧耗費心力都是原因,且飼養環境須符合規定,若不是深具愛心者很難勝任搜救犬寄養家庭。申請照顧Bailey的夫妻非常有愛心,周小姐表示年紀大的狗不易出養,他們就是要照顧老犬,照顧Bailey老太太,只要想到Bailey那麼勇敢,出生入死,他們與有榮焉。
五、陳孋輝議員強調,搜救犬不支薪,無退休金,消防局年編列預算46萬8千元,10隻搜救犬捉襟見肘,服役時未獲得最妥善的照顧,退役後市府不能利用完了、以為找到寄養家庭就算了,應建立搜救犬退撫制度,編列預算照顧搜救犬的餘生,讓勞苦功高、默默付出的搜救犬獲得應有的福利與保障,除此之外,請市長視察搜救隊,看看搜救犬,比照導盲犬塔希,頒發「榮譽市犬」獎予退役搜救犬Biscuit、Tanya、Bailey、Coot,表彰牠們對人類社會的付出與奉獻,並接待會見愛牠們、照顧牠們的寄養家庭,謝謝他們,讓這個社會多一些愛心蘊釀發酵。
附件1.搜救犬ppt
附件2.搜救犬參與搜救任務
照片3張 搜救犬Baile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kPBsFlmV-g
一開始質詢提到柯市長拍攝毛小孩摘星計畫-狗醫生影片,蒐集到相關報導與影片放在文末,提供參考。其中搜尋到柯文哲臉書相關文字,以享網友:
「領養代替購買」已成為台灣動物保護的共識,為了幫流浪毛孩子找家,台北市政府與台灣狗醫生協會共同推出「流浪毛小孩摘星計畫」,計畫從內湖動物之家挑選20至30隻具有狗醫生潛力的流浪犬,為他們招募認養家庭、培養成為狗醫生,提升生命價值並回饋社會。
台北市已逐漸邁向高齡化社會,狗醫生可以在陪伴、遊戲之中達到病人復健的效果。身為醫生,我也和八隻「狗醫生」一起拍了一支宣導影片,希望大家以捐款的方式支持這項計畫,讓流浪動物能找到家,也發揮自己的價值。
「流浪毛小孩摘星計畫」除了取法國外的認養流程,也安排專業訓練師協助認養家庭,幫助毛小孩適應認養家庭。希望透過「流浪毛小孩摘星計畫」,讓大眾看見流浪動物的生命價值,一起推廣「認養加教養,做到零棄養」的新動保觀念。
流浪毛小孩摘星計畫宣導影片:
捐款支持「流浪毛小孩摘星計畫」:
*********************************************************************
延伸閱讀:
流浪毛小孩摘星計畫啟動 培訓成狗醫生
http://e-info.org.tw/node/114553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