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緝製造「等待失敗的孩子」的元兇
追緝製造「等待失敗的孩子」的元兇
什麼叫等待失敗?誰願意等待失敗?又是誰讓這些孩子等待失敗?家長、老師、學校、社會、國家?只有失敗的大人才可能會有失敗的小孩?只有失敗的教育才可能製造出等待失敗的孩子?這些等待失敗的孩子還是如準教育部次長、台大副校長陳良基認為不少台灣年輕人只拿22K,「若年輕人自己作賤自己,別人也幫不了你。」這番「自己把自己作賤了」的言論引來不小的錯愕與譁然,陳某不得不出現澄清說「是我們這一代沒做好」。的確,上一代沒做好、沒教好,極可能是「等待失敗的孩子」的肇因?
試問這些師長及主持學校教育者,就因為台灣15歲的學生有高達12.3%「未具備參與現代社會運作所需的基本學力」,比率高於越南、芬蘭、日本等,而前後段學生的學習落差更高居世界第一,這樣這些孩子就該被標籤為「等待失敗的孩子」嗎?重點不是我們有沒有、有多少「等待失敗的孩子」,而是如何透過教育等諸般手段或力道,讓這些孩子「翻轉」他們的人生!教育向來就是社經地位相較低落的家庭能夠有向上流動的機會,需要經費、政策與辦教育者等多方面的合作、監督與鞭策,才有可能略見成效!
「教育如同模子,壞模子鑄出歪貨,好模子鑄出好貨。」今天,我們的教育竟然製造出20萬個「等待失敗的孩子」,是不是這個模子壞掉了呢?或是這個模子很容易製造出失敗的「瑕疵品」?有句俗諺說「知識之島愈大,無知的海岸線愈長。」學生受的教育越多,若製造出更多無競爭力的年輕人,這教育本身確實需要好好翻轉一下,也確實到了需要翻轉的時候了!
~ 百岳老查 2016.05.10
附錄:台師大也要負起責任
◎ 陳啟濃(作者現任南投水里國中校長)
台師大校長、教育學院院長開記者會,提出「二十萬孩子等待失敗」,這樣危言聳聽的話語。台師大是台灣教育界的龍頭,許多老師、校長與教授,包括即將上任的教育部長,都是校友。孩子只能等待失敗,難道都是政府的責任,都是老師缺乏熱情,台師大一點責任也沒有?
這樣的言論與思維,只看到學術的專斷,知識的霸權。能力是什麼,不是學術界說了算數,不是做做報告研究,就能掌握。如果台師大的教授,做了許多研究,拿了國科會許多經費,卻研究不出適合台灣發展的教育方式,自己要檢討,怎可發出悲觀主義,檢討別人。
他們說「學生看不到未來、老師失去熱情、政策缺乏共識,急需解決。」學生的未來,要靠自己努力追求;教師是國家薪水聘請,如果缺乏熱情,是制度不佳,無法用對人;政策怎會有共識,只能有理解包容,民主國家,只能做到更好,沒有最好。
許多教育問題,是制度的問題,更是人心的問題。就拿十二年國教為例,方向很正確,卻無法在制度上落實。因為教育現場,還是活生生的權力爭鬥。經濟優勢者,掌握更多話語權,以及政治資源。所以既得利益者,怎可讓雨露均霑,怎可釋出教育的優勢權。
再例如大家都知道老師的寒暑假,對於學校正常運作,以及學生的教學需要,都是非常大的妨礙。又有誰敢輕易撼動,因為利益太大,得罪太多人。
當全國師資培育龍頭的大學,都不敢講真話,說出問題所在,成堆如山的教育研究,又有何價值?【2016.05.10.自由時報】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