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東紅藜紅了!南迴青農 翻轉部落 南迴特色產業大躍進!!

2016/04/15 20:44
4,151次瀏覽 ・ 4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公視peopo公民新聞 程德昌/台東】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以下簡稱水保局台東分局),為活絡台東縣南迴沿線原住民傳統作物-紅藜產業,於今年度將農村再生結合產業發展,以「跨域」合作方式推動示範計畫,由輔導團隊協助溝通協調有關單位共同投入產業輔導,建置「台東紅藜」官方網站,並於4月15日上午舉辦記者會,完整介紹紅藜的營養價值、優良產地、料理方式、購買管道、田間風情等產業資訊,期盼讓民眾更認識台東紅藜的美好價值。

        當天記者會邀請到行政院農委會主任秘書戴玉燕、台東縣縣長黃健庭、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副局長林長立、水保局台東分局局長王志輝、太麻里農會總幹事賴念閩、行政院東部服務中心執行長張嘉銘、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東區分署署長陳啟榮、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場長陳信言等人蒞臨指教現,並對於台東縣對於紅藜產業的復種與行銷之成果,表達讚賞。

        本次特別以太空人做為記者會開始,強調出自1980年起,美國太空總署就將藜麥作物指定為太空人進行長途太空任務時的必備存糧,也認定了紅藜的高營養價值。

        行政院農委會主任秘書戴玉燕說,紅藜不只是穀物界的好寶石、上帝賜與的健康食品,更是原住民的新希望,看到近年來部落青年返鄉工作,人才回流就是農村的希望,她更強調,農委會推動農村再生的真諦,就是透過在地民眾投入產業復甦,找到在地價值,進而關心在地生活與文化,並透過中央與地方的資源協助,達到部落或農村的永續經營,而「南迴四忠」:吳正忠、高世忠、樊永忠、林建中等四位青農就是典範例子。

        吳正忠身為七年級生,卻依著對於土地的情感因而返鄉;高世忠為了照顧家人與對傳統產業的使命感,組織出部落新的耕種力量;樊永忠以愛之名,栽種出最貼近土地與知足惜福的飽滿成果,而林建中則以合作串聯方式,翻轉部落產業,這些種種都展現出青農們凝聚力量翻轉部落,於部落間投入文化傳承紀錄與休閒產業的串聯,並以自身成功模式鼓勵青年返鄉創業,開啟地方特色產業的新契機,讓部落產業得以永續。

        紅藜,曾經是原住民傳統作物之一,但由於產業與人才外流,有近百年的時間沒有人種植,但在中央機關單位與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下,讓「南迴的紅地毯」再次呈現。

        台東縣長黃健庭表示,在有關單位的全力推動下,縣內紅藜的種植面積,已從40公頃增加至100公頃,雖然產業倍增,但市場潛能還是非常廣大,再加上民眾對於健康飲食的追求,所以紅藜不只紅,且一定會紅。

        此外,紅藜運用的多樣性已不單只著重於生產模式,更有業者投入二至三級產業,如:茶飲、麵包、穀物棒、鳳梨酥、牛軋糖、核桃糕等,未來更可期待發展出部落特色產業的串聯。             「台東紅藜紅了!」不只代表了紅藜的顏色,更因為產業活絡讓南迴部落的發展受到火熱關注,另外,更成為一種火紅的新興產業,也逐步落實於水保局對於提升農村整體發展,恢復農村居民在地居住尊嚴,以達建設富麗新農村之目標。 「台東紅蔾」官方網站:http://www.taitungquinoa.com.tw

        南迴四忠農民介紹:

        1.行動派男孩堅持走自己的路 吳正忠(排灣族名:Ljuwa,音譯:魯瓦),七年級生的他,是「南迴四忠」裡最年輕的一「忠」,頂著光頭造型、長相MAN樣的他,私底下卻是個務實且有禮貌的大男孩。

        若有人問起他,為何願意留在部落,做著大部份年輕人都害怕的勞累農活?他輕鬆卻堅定地說:「因為想回家,把喜歡做,也需要人做的事做好!」。

       對於土地、家園、祖靈、頭目、長輩,甚至平輩、後代所居住的這片土地,「農活」,是他體驗長久被教育著對於「有序」及「根本」的概念行為, 這不只是生活,更關乎一個世代的土地正義,將以他的行動去證明!

        2.改變,為部落永續發展出力: 

        高世忠(排灣族名:Tjinevengan),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他脫下軍靴,換穿雨鞋,回到家中雜貨店幫忙,從此過著簡單的部落生活…,但事與願違,便利商店與量販店的林立,店裡的生意每況愈下,如何在照顧家園與自己的未來之間取得平衡,給了他「改變」的契機。

        在探索改變的過程中,他接觸到金峰鄉公所農情調查員的工作,一年半的專案執行日子裡,他反覆走訪了鄉內所有農家,仔細了解與思考,農戶所面臨到的困境與需求。於是,啟動了自己的紅藜小米產銷事業,以行動改變現狀問題。

        這是一個機會、更是無比勇敢的承擔。面臨部落裡耕作人力不足,高世忠善用過去部隊的管理經驗,快速組織出一支具有技術、體力的代耕部隊,極盛時期,更有近40位部落青壯年在南迴地區到處協助耕作,讓逐漸淪為荒煙蔓草的家園,印染上閃耀七彩豔紅色的繁榮美景,為部落永續發展而努力。

        3.以「愛」栽種一畝心田: 

        樊永忠,外省籍與排灣族混血的他,北醫公衛系畢業後回到部落,當時,身為部落「知青」(知識青年)的他,自然成為族人的綜合諮詢窗口;退伍後,順利考取公職,離開部落,到台東縣北端的成功鄉公所上班。

        這看似人人稱羨的工作,他卻毅然辭職,選擇回到部落從事農作,每當說起這段往事,他總會帶點害羞的說:「因為回到家,才有老婆陪!」,甜蜜的家庭生活真是羨煞別人!

        回到熟悉的部落生活,極需體力的農作疲勞,都被來自家庭的愛所撫慰,一家五口簡單生活,假日一起下田、做農事,用親情與愛栽種的藜麥作物,是貼近土地與知足惜福的飽滿成果。

        4.翻轉部落 從農開始:

        林建中,留著一頭烏黑的長髮,頭上戴著太陽眼鏡,斯斯文文的他,擁有教育和地理研究所背景,並在2007年放棄都市的生活回到部落,只為了能夠傳承和推廣部落的文化復振。

        在部落耆老的教導下,他學會了傳統耕作,並成功復育了多種原生植物,除了種植小米、紅藜,熱愛土地的他,因為想要推廣原鄉的傳統作物,和一群南迴在地有志一同的二代青年農友,開了一間公司-率馬企業,「率馬」為原住民語Lima,原意為雙手或合作之意,與產銷班農友採合作經營方式,以原住民傳統農耕方式耕作,生產出品質優良的農特產品,希望透過在地合作的方式,串起整個南迴線部落產業發展的可能性。

照片

台東紅藜紅了記者會照片1

 

照片

台東紅藜紅了記者會照片2

 

照片

台東紅藜紅了記者會照片3.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